“你父親和叔父都做什麼去了?”看起來他挺失望的,其實不然,津田宗及可是與千利休、今井宗久合稱天下三宗匠,同時也是納屋衆未來的主要話事人,單論影響力來說,他父親和叔父、祖父三個人加起來也沒他一個人名氣大。
“今天是納屋衆十天一次的合會日,堺町納屋衆都要去堺南莊合會商談事物,家父身為納屋衆一員也不得不去,家叔父津田道叱公的師範武野紹鷗要在近期開一場大茶會,身為師範親傳弟子,家叔父負責庭院布置暫時無法回來。”津田宗及的長相很很平凡,如果脫掉身上的名貴絲綢,穿著破舊的麻衣走在大街上一定不會有人注意到他,這種大眾臉相貌真是有失大宗匠的水準。
吉良萬鬆丸神秘兮兮的說:“原來如此啊,這次本家想於貴商屋談一門新生意,是一門利於畿內交通的新生意。”
“噢!新生意嗎?請吉良殿下繼續。”津田宗及似乎很隨和的笑了笑,沒有一點多餘反應,顯得格外淡定。
“哼,我就不信你不上鉤。”似乎計劃上出了點小差錯,津田宗及並不上鉤,吉良萬鬆丸果斷放棄欲擒故縱的把戲,一五一十的把馬車的優點說出來,其實馬車和牛車並沒有太大區別,隻不過牛車是雙輪獨轅,係一頭牛晃晃悠悠慢慢走,也就公卿貴族喜歡這種節奏,對於商貿貨運毫無意義,再說朝廷也不允許公卿一下乘坐牛車。
但是馬車可就不一樣了,他製作的馬車有最簡單的懸架裝置,來自十四世紀的歐洲,歐洲自羅馬時代就廣泛使用馬車,馬車相關技術的發展也最全麵,因為馬車的車身直接置放在車軸上麵,道路的凹凸就那樣成為振動傳到了車廂裏,因此長時間乘坐馬車變的相當痛苦,為了除去這個缺點就有人想出用鎖鏈吊起車身,這樣地麵傳來的振動不能直接傳傳到車身,這也是最初的懸掛裝置。
板式彈簧他是絕對造不出來,而且造出來也不敢用,沒有足夠的鋼鐵工藝造出板式彈簧也沒用,車身的抖動照樣厲害,轉彎過快甚至會導致馬車解體,他製作的馬車在歐洲兩百年前的技術基礎上進行一些改進,比如吊起的車身多做了加強保險,在固定的車廂內加裝分布四周的繩網,可以有效防止劇烈震動和轉彎時車體撞擊車廂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客運馬車做起來麻煩用起來也麻煩,貨運馬車就簡單的多,雙馬拉車加平板車構造可以裝更多貨物,隻要不走山道一匹馬也能拉三石貨物,他就不信津田宗及不識貨。
“真是一門絕妙的創意,在下有一個不情之請,吉良殿下能否告知在下,創出這門技藝的高人人在何方?我天王寺屋願以年俸百金相請之!拜托了!”津田宗及果斷的身體一軟拜服下去。
“……這是什麼情況?話說你這麼誠懇的看著我,我也不會告訴你那名高人就是吉良萬鬆丸的啊!”吉良萬鬆丸又一次被小瞧了,於是他很不給麵子的聳聳肩表示什麼也不知道。
注:津田家的資料可是費不少力氣搜集的,這家在堺町發展史裏也是個很有意思的家族,另,確實有這**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