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的另一邊,兩名學徒很快加入到製作托盤的過程中。托盤是在木質模具上澆灌類似橡膠的物質,待冷卻後即可。模具的製作稍微有些麻煩,大小不一或者重心不同造成的誤差最終都會累積在一起,至於澆灌物的調配也有一些技巧,雜質不可避免,卻最好能保持一致。聽起來複雜,托盤反而倒是最不影響精度的一環。在正常使用天平的過程中,人們經常會在兩側托盤中放入質量相同的紙張,以盛放藥品,因此托盤的精度誤差是可以修複的。
盡管如此,學徒們仍然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做好,看他們認真的模樣,就知道對自己一定是要求嚴格的。
到晚上10點左右,烏縱總算完成了一具天平,精度0.7,稍修正一番,幾乎達到了他的最好水平。
就是這樣一部天平,在星術士商店中的售價也很可能超過50兩銀子。所以說星術士們是不缺小錢的職業,大多數時候,他們更願意花錢去購買,而不是自己製作,故而世麵上隻有星術士能夠製作的物品價格居高不下,而一旦普通匠人們掌握了其中關竅,就會讓價格迅速下降普及。然而,星術士們又是很缺錢的職業,他們做的每一個實驗,甚至施放的每一次星陣,都要燒掉大筆的金錢,如果金錢不限,一名星術士很容易就能拔高自己一兩個級別,對任何人來說,這都可能是他們奮鬥一生的目標。
從外表來看,烏縱製作的天平還可以說很不錯,經過手工打磨後的直木煥發著光澤,砝碼精巧而準確,最難處理的遊碼也做的極為順滑,可是在用多了標準物理天平的程晉州看來,除了木質的材料很吸引人以外,其使用價值幾乎不存在,別說用於實驗室,就是在稱量金銀等貴金屬,0.7g的誤差也能要人命,那可是幾十斤糧食的差價。至於相比21世紀實驗室中必備的分析天平、電子天平,0.1精度的天平也就是個玩具罷了。
這樣的天平,就連金銀匠手裏的精確秤都不如,也難怪整個世界的化學發展無比的緩慢——在爆發前,他們還需要太多的準備。
烏縱老臉微紅的坐在椅子上,訕笑著道:“我學土地丈量比較多,在物品製作上,很沒有天賦,也很難得到相關的星陣。”
購買星陣,要麼花費協會貢獻點,要麼花錢,通常星術士們更願意選擇前者,因為貢獻點不僅僅是貨幣,更代表著你的星術士程度,代表著你能進入的圈子。相較於星術士等級的提高,金錢的價值很容易被看低。越是稀罕少有的星陣,就越需要貢獻點,烏縱還不是正式的星術士,他要獲得星陣,隻能與普通人一樣,自然難以得到有價值的。
程晉州不置可否的點頭,自己用幾塊砝碼在天平上實驗著。他先用直尺在白紙上劃線代表橫梁,又以角度代表根據不同重物在天平上的偏斜,很簡單就找出了天平的不穩定之處。
烏縱就坐在他旁邊看著,臉也變的越來越紅,但表情卻更加認真,很少有什麼機會,讓他能夠提高自己,對於40歲的中年人而言,任何一次在星術上的理解,都有可能是他的最後一次。
“橫梁還是要換成金屬的。”程晉州看了一眼畫著白板的項欣,道:“雖然木質橫梁易於雕琢,但木質太不平均了,誤差的出現幾乎是不能避免的。”
同樣的話,他也對項欣說過。
呂續早就無聊的跳腳,聽了一半就反駁程晉州道:“那金屬橫梁哪裏有那麼好處理,如果是我也就罷了,你叫來的三個小子,哪個能在金屬上雕刻?”
程晉州沒理他,繼續道:“橫梁做的太長也是問題,越長的橫梁越容易不平衡……”
呂續幹脆哈哈笑了起來道:“不懂了吧,天平的橫梁越長越靈敏。”
“你聽誰說的?”程晉州滿臉的詫異。在19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這句話都在天平製造業中流傳,卻沒想到,不同的世界,人們也會有相同的謬論與傳說。
劉匡似乎停下了自己白板上的工作,轉過頭來問道:“晉州,你有不同的理解?”
“橫梁的長度與天平靈敏度沒有關係。”程晉州瞪大眼睛,普通的物理天平,在理論上並沒有什麼難度,歸根結底還是工藝水平的問題。他已經在天平理論方麵表現出了優異之處,靠此多賺一些倒也無妨。
“哦,為什麼呢?”劉匡饒有興趣的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