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抄錄(2 / 2)

程晉州心下笑了兩聲,愁眉苦臉的站了起來,順手點開戒子,早就準備好的三字經原文躍然而出。

“……戚竇呂,日月星……”看著虛空中的三字經,程晉州的朗讀速度直線提升,而且毫無疏漏。

聽到一半,程允安的眉頭就舒展開來,他按耐著一直到程晉州整篇讀完,方才道:“不錯,如此下來,待你弱冠之年,就可以正式參加鄉試了。”

“我想參加明年的鄉試。”程晉州可不想浪費那麼多時間在自己用不了的地方,鄉試的秀才,終究還是一個古代文憑。說起來,中國式的社會,文憑總是很有用的,而程晉州似乎也始終悠然自得的沉浸於其中。

“能解《諸略》了嗎?”上一次,程父也是如此的要求。

程晉州摸摸鼻子,借著這個動作,輕輕的搓動戒麵上的顯示。雖然能夠存儲幾乎無限的字節,但圖書館的要求卻是在一個頁麵中,因此,要找當先前存入的東西,反而變的困難起來。

程父微微仰首,稍回想一番道:“‘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何解。”

解文算是很難的問題了,雖然在人們的印象中,鄉試考取秀才似乎是艱難無比,但他們學習的內容,實際上也是固定的課本,就好像是中學語文一般,細化到很深入的問題之後,往往讓人難以取得高分,而取士卻是按照名次來的。故而江南才子雖多,功名總數上並不占優,直到全國範圍內的會試之後,才顯出優勢。

“就是說全天下……”程晉州忙了一天,也就是輸入了三字經和《諸略》的部分內容,在戒麵稍搜索之後,就回答的很流暢了。

在低端程度的考核上,對記憶的要求往往是高於智力的,鄉試的內容,通常更是有所謂的標準答案——無論是否十足標準,但程晉州以之回答,表現出的程度,還是遠高於普通秀才。

程允安自然是驚訝非常,再問兩三個問題,程晉州也皆以普通結果作答。

幾問幾答間,頗有些對答如流的感覺。

“回答流於形式,但尚算不錯。”接連五個問題之後,程父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以他的經驗看來,這種熟悉程度,要去鄉試似乎也很有成算了。

想著,他又追問了一句:“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此句出於何典。”

這種問題,頓時問住了程晉州,他沒錄入的內容,想要搜索都沒有門路,支吾兩句之後,幹脆的道:“不知。”

程允安倒也沒有顯出失望,片刻沉思後道:“你若是隻要一個秀才的功名,明年參加鄉試,倒也並非不可。”

“多謝老爹。”程晉州一躍而起,笑的如同吃了雞蛋的鴕鳥,嘴都被滑錯在兩邊,隨之追問了一句:“不管想不想要更高的功名,不都得從秀才開始?”

“專心是最主要的,‘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這是劉劌論戰中的語句,科舉也是一樣,一年不中,苦讀三年,六年失望,機會渺茫……”程允安搖頭晃腦起來。

程晉州反而放心下來,半眯著眼睛開始揉搓手腕,為之後的抄襲做準備。科舉考試可是要有策論的,那種長篇大論,抄起來更加複雜,不是簡簡單單的一票對答就能解決的。

那時候,自然將體現出作弊博士的專業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