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有開心的理由,早在開戰之前他就意識到哪怕是集合整個歐洲的力量去與蘇維埃加盟共和國作戰都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畢竟一個聯合的軍事集團無法完全做到所謂的“公正無私”。內部的爭鬥會使這個軍事集團無法做到一致對敵,其中意大利就是軸心國軍事集團的一個典型,那麼從內部去瓦解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絕對是最好的方法。
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擴張與德意誌第三帝國並沒有什麼不同,雙方的擴張都是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上,在崛起的過程中不斷不斷地區吞並小國,這樣雖然領土和人口都增加了,隨之內部的隱患也必然增多。暫時的武力可以壓製躁動不安的份子,但是一旦有人插手並支持的話,反抗必然被點燃。
德蘇瓜分波蘭的行動並不是偶然,兩個擁有共同利益的國家陷入蜜月期,間接受到的傷害的確是一些小國,其中以波蘭最為倒黴,剩下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更是受了無妄之災。
戰爭爆發之前,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的關係十分融洽,其中波蘭與愛沙尼亞的關係最為密切。在德意誌第三帝國與波蘭進入戰爭狀態時,愛沙尼亞盡管並不願意還是關閉了通向波蘭的國境並宣布中立,可是一項疏忽為愛沙尼亞埋下了禍根……
就在戰爭爆發前七個月,波蘭海軍從荷蘭正式接收了一艘新型潛艇,並命名為“雄鷹”號(波蘭語意為雄鷹,也被音譯為“奧澤爾”號)。波蘭1936年向荷蘭訂購了兩艘該型潛艇,另外一艘被命名為“兀鷲”號。
當時,為了建造這兩艘潛艇,波蘭甚至舉行了全國募捐來籌措所需資金。“雄鷹”號水下排水量為1473噸,水上航速為20節,武器主要包括:20枚直徑為550毫米口徑的魚雷(其中6枚裝填在魚雷發射管內)、一門105毫米口徑火炮、兩門40毫米口徑防空炮、兩挺艦載機槍,總計搭載60名乘員。
德意誌第三帝國向波蘭宣戰後,波蘭的“雄鷹”號便被部署在格但斯克海峽擔負作戰任務。9月4日,潛艇空氣壓縮機的管道係統出現故障,潛艇需要前往瑞典南部哥得蘭島進行維修。但是禍不單行,正在行進中的“雄鷹”號又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潛艇指揮官科洛茨科夫斯基此時得了重病,艇上的醫生懷疑艇長得了傷寒,而且會傳染給所有人。9月12日,他們最後決定改道前往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為艇長求醫。9月14日晚,他們趕到了塔林,第二天早上艇長被送到了醫院,最後被確診為疲勞過度,而非傷寒。重病中的艇長隨後便留在塔林醫院中靜養,從此再也未能登上他的潛艇。隨艇醫生的誤診不但影響了這位艇長後來的命運,這個事件的影響是當時波蘭和愛沙尼亞都沒有想到的。
波蘭潛艇到來的消息傳到了塔林的德意誌大使館,德大使立即約見塔林官員要求立即扣留“雄鷹”號。這一情報傳到“雄鷹”號後,雖然艇長還在醫院就診,但艇員們還是決定立即啟航離開塔林。但不巧的是,9月15日白天德國貨船“塔拉塔”號剛好從塔林出發前往德國,因此“雄鷹”號無法立即啟航逃離。(根據國際法規定,雙方交戰國船隻如果從同一中立國港口出發,那麼前後時間間隔不能少於24個小時。)滯留在港內的“雄鷹”號被迫又等了整整一天,最終還是被愛沙尼亞當局扣留了。
時任愛沙尼亞軍隊總司令的約翰-拉伊多內將軍主持召開了特別會議,商討如何處置波蘭潛艇一事,最後決定拆卸潛艇上的魚雷、彈藥和火炮尾閂,沒收艇上的海圖及導航設備,所有艇員也要被囚禁在沿岸的兵營內。9月16日,還不放心的愛沙尼亞當局又下令抽取潛艇上的燃油。隨後愛沙尼亞的報紙向外界報道了愛沙尼亞扣留波蘭潛艇一事。
如果事件發展到這裏一切順利的話也就算了,可是……後麵的事情再一次讓人大跌眼鏡,由於愛沙尼亞的疏忽(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使得潛艇逃離了……
波蘭潛艇的逃逸觸怒了德意誌第三帝國,卻也正中了蘇聯的下懷。這個時候蘇軍早已向波蘭進攻,他們正等待一個向愛沙尼亞動武的理由,聽到這個消息蘇維埃加盟共和國怎麼能不欣喜萬分?
德意誌第三帝國駐愛沙尼亞大使來到愛沙尼亞外交部,對著惶惶不可終日的愛沙尼亞官員冷冷地說道:“很顯然,貴國放走波蘭潛艇是非常惡劣的行為,這樣的劣跡將永遠被記錄在貴國的曆史上!”事件發生後,德海軍部門又派出視察官員前往愛沙尼亞進行調查,在麵對陪同的愛沙尼亞官員德官員的緘默其口,令愛沙尼亞政府官員們更加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