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世界末日 :亞洲變局(五)(1 / 2)

日本帝國與美國爆發戰爭在很多人眼中是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畢竟一戰後日本一直是美國的小老弟,不管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美國對日本的幫助比日本曾經的盟友英國要多得多。美國為了遠東的利益選擇在各方各麵幫助日本為自己培養了一個對手,日本的崛起影響到了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所以說美國人是拿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而這種事情自美國建國以來沒少幹,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美國自以為聰明地將日本引導向中國開戰的道路,可以說日本侵略中國中美國可謂是出了大力,然而日本卻沒有按照美國“規劃”的道路那麼走下去,美國人或許忘記日本是一個島國!島國會不發展自己的海軍嗎?答案是否定的。島國想要強大必然需要強力發展海軍,像是英國那樣的發展道路被證明是有效的。

一戰之後的日本與美國在太平洋不斷地競爭,雙方一度達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可是美國還是死心不改地在原材料上麵“支援”日本。如果美國一開始沒有從原材料上麵加強與日本的合作,如今的日本絕對不可能這麼強大。當然,這也隻是說說罷了,誰都清楚美國是所謂的“自由貿易”國家,政府無法控製企業與誰合作。

美國太平洋艦隊失去戰鬥力之後,日本瘋狂地在南亞進行擴張,其速度令人感到咂舌,用“一日千裏”來形容絕對是少了。失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懾,日本首先進攻了菲律賓並且很快占領了菲律賓的重要城市馬尼拉等重鎮。

日本在擊潰美軍得到菲律賓絕大多數控製權後沒有停下腳步,他們像是瘋子那般地四處用兵,先後進攻香港、關島、威克島,並且幾乎是輕而易舉地占領了該些地區。

在取得以上的軍事勝利之餘,日本的野心無法控製地膨脹也成了理所當然。日本當局經過與德意誌亞洲派遣軍總司令克盧格上將的詳細交流,雙方迅速達成了某些協議,至於是什麼協議還有待戰局發展。

此時的日本帝國並沒有宣揚自己已經是軸心國參戰序列,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想達到麻痹盟國的用意。不過,哪怕是軸心國和日本帝國都沒有宣揚,盟國用膝蓋骨也能想出日本帝國與軸心國是一夥的。

止於目前為止,盟國已經基本失去了亞洲海域的控製權,哪怕是盟國不容有失的阿拉伯海控製權也在德意誌“海狼”的威脅下變得岌岌可危。

失去海域控製權的後果就是日本帝國可以從容地調兵,根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之前從中國戰場征調了超過18個師團,偷襲珍珠港的行動成功後又抽掉了數個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帝國在中國戰場的兵力數量十分龐大,其中所謂的“中國派遣軍”有62萬人,在遼東地區與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對持的關東軍有73萬人,共計135萬人。

按照日本軍部自己的統計,日本陸軍在“7.7事變”前有17個師團。1931年至1940年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九年間來了抽調揍,抽調揍了又補回來)。

日本的大動幹戈很大一部分便宜了軸心國,畢竟因為日本帝國的參戰分散了盟國的注意力,原本被限製在一定規模的軸心國亞洲派遣軍的增援也被無限擴大。雖然本土支援德意誌亞洲派遣軍的兩個集團軍群隻是剛剛上路,但是距離加入亞洲作戰序列的時間並不遠了。

德意誌亞洲派遣軍總司令克盧格向大本營發去了報告,電文中宣稱:“在這個滿是島嶼的地方我們已經變得暢通無阻。”

或許克盧格的態度有些過於樂觀了?不過,德意誌亞洲派遣軍的軍事行動的確進行得十分順利,他們四處出擊下頻頻得手,先後占領了馬來亞群島、新幾內亞島、俾斯麥群島、馬魯古群島。在冒險向澳大利亞本土的登陸作戰中,兩個機械化師在達爾文登陸後竟是沒有遭遇守軍!

澳大利亞原本是英國的“六大”殖民地之一,起先是用來流放囚犯,一直到1900年才成立澳大利亞聯邦,成為眾多的“英聯邦國”。澳大利亞包括一整個大陸的土地,它曆來是一個人少土地多的現狀,注定澳大利亞人口數量極少的情況下不會有多少個軍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使得澳大利亞本土的防禦虛弱,那便是作為澳大利亞的“老大”英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從澳大利亞抽調部隊到北非戰場,這樣一來澳大利亞人保衛自己的能力一再被削弱,遭遇入侵時無能為力成了無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