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政府還在等待,那麼將錯過最好的機會。按照我國軍事學者的估計,歐洲的不列顛戰場貴國隻需二十五萬部隊就能夠完全占領英倫三島,您的元首在歐洲西線布置二百萬的軍隊,謹慎的態度令人感到欽佩。當然,那些軍隊真的有必要安置在歐洲西線麼?”
大川福康滿臉的恭敬,他的腰甚至沒有直過,在隆美爾的麵前長久地保持彎腰九十度的姿態。
隆美爾是北非戰場軸心國部隊的總司令,在這位將軍的直接領導下,阻止了盟軍擊垮意大利軍隊的潰勢,戰事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自三個師的德意誌陸軍踏上非洲的土地,還沒搞清楚狀況的隆美爾一頭撞上從前線潰敗下來的十二萬意大利軍人。起初,這名剛剛踩在沙子土地上的將軍有些錯愕,他看見那些意大利軍官臉上的頹廢深感憂慮。
意大利的軍事裝備並不比德意誌落後多少,隻是在空軍方麵比較空虛。隆美爾沒有明白十五萬的意大利軍隊怎麼會被盟軍的兩個師在後麵踢屁股沒命地潰逃?當得知盟軍隻距離港口不足二十裏時,他隻有硬著頭皮帶著麾下的三個師前往阻擊,沒想一接戰之下竟是很快擊潰了氣勢洶洶追趕而來的盟軍,這總算讓他鬆了一口氣,沒有在剛剛踏上非洲的土地馬上被驅趕下海。
接下來,隆美爾利用短暫的半個月時間整編了不斷潰退下來超過的十二萬意大利軍人,索性的是意大利軍隊在後方還有充足的軍備,不然還真不知道局麵該怎麼控製。
他取得國內的同意後,以三個德意誌師為主力,配合剛剛整編的三個意大利師展開了反擊。這次軍事行動意在將盟軍驅離重要的兵力運輸港,恢複區域性的補給線。
戰事的發展很大一部分出乎隆美爾的預料,原本以為會是一場苦戰的料想被一場又一場輕易的勝利取代。在意大利軍人麵前表現得極為英勇的盟軍,他們在德意誌軍人攻擊下顯得是那麼地脆弱。所發生的事情讓許多德意誌將領難以理解,他們隻能訕訕地笑說:“我們是他們的克星,而他們卻是意大利人的克星。”
隻是短暫的三個月,隆美爾以狂風暴雨的姿態幾乎完勝非洲戰場的盟軍,在他指揮下的意大利軍人發生極大的轉變,難以想象這些原本被評價得一文不值的意大利士兵在隆美爾的直接指揮下怎麼會變得那麼地英勇善戰。或許?這隻能歸咎於意大利軍官的問題,並不是士兵畏戰怕死?
鑒於歐洲大陸戰場的順利,德意誌第三帝國在準備不列顛戰役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非洲戰場的支援,擁有後續支援的隆美爾再次發揮出高超的指揮能力。
隆美爾命令第5裝甲師指揮官施特萊徹將軍率該師先頭部隊從錫爾特出發,沿海岸線向東進行探察。施特萊徹輕而易舉地向東推進了880多公裏。
此前,隆美爾的進軍隻不過是改善自己的防禦姿態,但輕易的成功和英軍的過分謹慎使他改變了想法,他開始準備做非洲的征服者了。
他在寫給柏林的信中宣稱:他的第一個目標是奪回利比亞東部地區昔蘭尼加,第二個目標是埃及和蘇伊士運河。他不顧來自德意雙方最高當局的反對和自己的兵力極為有限的客觀事實,斷然向英軍發起進攻。3月31日,隆美爾攻陷了利比亞北部重要港口卜雷加,4月2日占領了利比亞北部重要城市阿傑達比亞。
原來認為德意方麵不會發動大規模進攻的韋維爾慌忙下令英軍全線撤退,以免剩餘的部隊遭到殲滅性打擊。
4月3日,英軍放棄了昔蘭尼加首府班加西,並在撤退時炸毀了所繳獲的4000噸意大利炸藥,使該城陷入一片火海。
4月4日,隆美爾的部隊分路繼續前進。此時,澳大利亞第9師正撤向濱海的德爾納,英第二裝甲師還滯留在邁基利和姆蘇斯之間的地域。隆美爾令第5裝甲師加速挺進邁基利,而較小的一部兵力前往姆蘇斯,分別實施平行追擊。他又派第8機槍營攻占德爾納,切斷邁基利和姆蘇斯之間的道路,封鎖巴爾比亞大道。
4月8日,邁基利被施特萊徹的5裝甲師攻克,英第二裝甲師和印度第3裝甲旅被全殲,包括師長、旅長在內的3000英軍被俘。同日,第8機槍營等部也攻克了德爾納,英軍司令尼姆及前任奧康納等英軍高級指揮官成了階下囚。至此,隆美爾在不到兩個月內就扭轉了北非戰局,占領了除托卜魯克外的整個昔蘭尼加地區,在沙漠上揚起了隆美爾式的旋風。
攻占邁基利後,隆美爾就命令部隊:不許休息,不得打掃戰場,全速向托卜魯克要塞挺進。托卜魯克是昔蘭尼加最具戰略意義的港灣,對隆美爾來說,占領托卜魯克,就獲得了良好的補給基地。對英國人來說,若丟掉托卜魯克,就很難擋住隆美爾乘勝攻入埃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