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不列顛戰役 :集結(二)(1 / 2)

不管德意誌航空兵集結了多少飛機,英國人可以肯定是英吉利海峽的上空將被硝煙籠罩,不知道會有多少德英兩國的飛行員墜身大海……

似乎是在開戰之前,英國人得到的情報是,德國航空兵的飛機數量該是在4000上下,其中多為中近程機型。由於日耳曼人比較重視地空立體作戰,德國航空部隊對地支援機相對比較多一些,這樣一來那些對地支援的飛機基本上無法在不列顛之戰中發揮什麼效用。

“我們的部隊在充分集結部隊後,開始以中型坦克為主要裝甲力量,結合各型火炮及摩托化步兵部隊,開始向維阿德方向運動。德國人將雄厚的裝甲力量進行了大膽的運用,大批4號坦克被德國人巧妙的布置到維阿德與埃特魯克之間廣袤的原野上,依托各種地形及植被的掩護,開始對我們皇家英軍部隊進行遊獵。這種地麵的狼群戰術在信心滿滿的我方部隊身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導致我們的部隊在前往維阿德的道路上不斷損失。而德國人時不時的組織一波又一波的機械化部隊反攻,使得我們的部隊對進攻維阿德的信心一再受挫。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強大壓力下,聯軍不得不將攻勢變為守勢。”

達蘇不太想去關心不列顛之戰,那對身在戰俘營的戰俘來說實在太遙不可及了。

根據德意誌第三帝國自己公布的數據,從波蘭之戰起始,到法國之戰結束,德意誌陸軍在戰場上損失了僅僅不到5000人,而正是用不到的傷亡作為代價,德意誌第三帝國卻征服了波蘭、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法國。

與之德意誌第三帝國極小的傷亡比例做對比的是,波蘭數十幾萬軍隊,丹麥六萬多、挪威八萬多,法國的一百五十多萬軍隊,英國支援法國的四十八萬遠征軍部隊,乃至於比利時和荷蘭的近三十萬軍隊……這些訓練了好幾年的戰士不是倒在德軍的槍口下就是做了俘虜。

“由於大批坦克裝甲車輛在前往維阿德的途中被德國坦克擊毀。在埃特魯克布置防守火力時,大批火炮被安排到鎮外的預設陣地上並有不少被埋伏到距離鎮子比較遠的樹林中隱蔽待機……”

不得不承認,德意誌第三帝國在進行的戰爭是盟國沒有想到過的。那種新型的戰爭將作戰的速度推快了近百倍,勝負往往隻是一瞬間的事情,戰爭的進程根本不同於盟國的元帥和將軍們所預料的那麼久。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塹壕戰的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爆發之前,盟國的軍人們根本沒有預料到戰爭的進程會發生改變,他們依然天真的以為哪怕戰爭的過程會有變化也不會脫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模式,戰爭依然會是以步兵為主,相關的騎兵和裝甲部隊為助力,大量的炮兵為輔助。

事實上,按照達蘇所在寫的回憶錄就是盟軍忽視新型的戰爭方式應得的教訓。事實在向世界上所有的軍人們說明,錯誤的理解失去的不止是戰爭,還是數百萬軍人的生命!

在原有的曆史上,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用2000萬條軍人失去生命的代價才學會怎麼去進行新型的戰爭,而對於英法等盟國來說,盟國沒有蘇維埃加盟共和國那麼廣袤的土地和人口去“浪費”,他們就是想學習“大胡子”藐視人命來學習作戰的方法也沒有那個本錢。

“正式接觸戰的第一天,那是一個有著一輪圓月的夜。德國人的裝甲部隊開始逼近埃特魯克。預先布置的炮兵陣地以及為數不多的中型、輕型坦克互相配合著開始攻擊前進中的德軍。這一場‘相對比較公平’的戰爭讓我們的坦克部隊終於有上場的機會。由於預先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英軍的炮兵收到了很好的打擊效果,埃特魯克郊外的曠野中到處是冒著黑煙的坦克殘骸,而德軍優勢的裝甲力量,也使得英軍損失慘重,為數不多的坦克裝甲車部隊很快損失殆盡,而固定的炮兵陣地在失去了己方坦克的牽製掩護後,也被機動靈活的德軍裝甲部隊逐個殲滅。”

“隨著戰鬥的持續,時間逐漸從黑夜進入白天。在此期間,頑強的我軍動用了一切能夠得到的武器-反坦克炮、高射炮、槍榴彈、迫擊炮、甚至單兵炸藥和手雷-以試圖阻止德國人的攻勢。一時間,各種火器在黑夜中迸發出奪目的光芒,各種彈藥攜帶著曳光撲向自己的目標,黑暗中雙方的坦克及火炮被擊毀燃燒發出的光芒,照亮了埃特魯克附近的夜空。”

“德國人的裝甲部隊實在太強悍了,隨著德國裝甲部隊的不斷推進,我們逐漸失去了鎮外的陣地以及重型火炮,戰線被德國人壓到了小鎮的邊緣。我們隻能依靠手頭為數不多的小口徑反坦克炮以及防控炮布置在鎮內的巷道中。由於鎮上的戰車基地和步兵兵站緊鄰鎮邊,所以多數的反坦克火器被不設在這兩個重要據點的外圍。德國人也對自己的裝甲力量非常有信心。於是大批坦克開始出現英軍的視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