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不列顛戰役 :暗處的眼睛(1 / 2)

豔福對於上位者來說並不是一件稀少的事情,但是對於上位者來說,等身份到了一個高度,那麼除了妻子之外的女人隻是生活的一點調劑,有些時候其實就是一件麻煩。

徐陽的生活節奏一直很簡單,每天清晨梳洗後運動,早餐完畢後看文件到正午又是吃飯,吃完飯後還是看文件,一直到傍晚吃飯接著看文件。

枯燥且無味,不是嗎?

正確來說,徐陽不排斥女性的示好,有時候甚至希望能夠經曆一場夢幻般的外遇。不過,他對和自己的女秘書在辦公室來一場瘋狂的****根本沒有半點興趣,他寧願多花一點時間來陪陪自己的妻子或者研究國際態勢。這就是一個掌握大半個歐洲的獨裁者真實的生活。

是的,不管是英聯邦的那個“虛偽的死胖子”,還是蘇聯那個正在血腥清除自己政敵的“大胡子”,或者遠在大洋彼岸那個坐輪椅的“死瘸子”,隻要了解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政治格局,那些標榜活在自由國度裏的敵人或者朋友總是不斷高喊“德聯邦的那個獨裁者”,他們嫉妒德意誌第三帝國治下那些“愚蠢”的公民,羨慕“德聯邦的那個獨裁者”能夠掌握全權。

世界輿論對徐陽的稱呼是鐵血元首,有些媒體在看見德意誌第三帝國不斷在戰場上獲得一場又一場勝利時,他們甚至把徐陽和鐵血宰相俾斯麥相比。在一片嫉妒和羨慕的目光下,人們並不知道徐陽真實的心情,那叫得到的越多就越害怕失去……

為什麼突然提到“德聯邦”呢?答案就在於德意誌第二帝國(威廉皇帝當政時期)和魏瑪共和國(興登堡當政時期)瓦解之後,第三帝國崛起和平吞並了包括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薩爾、萊茵等地區,通過戰爭的手段又得到包括波蘭、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和法國部份領土在內的大小地區。

和平手段和暴力手段得來的土地必然需要一種較為平緩的政策去融和,而在包括匈牙利、羅馬尼亞、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和德意誌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後,一種“德聯邦”的呼聲也就順應產生,為了充分利用占領區內的資源,扶持傀儡上台成了必要的手段。

傀儡國的加入讓德意誌聯邦順利產生,自此在正常的國與國之間外交上基本上使用的名稱就是德意誌聯邦這個用詞。

相對來說,德意誌本質上依然沒有發生變化,就像英國一樣,英國因為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加盟才叫作英聯邦。而英國如果沒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不存在了,英國自然就不是英聯邦,是皇家英格蘭——蘇格蘭立憲王國,也就是人們稱呼的英國。

名稱能夠讓人產生一種歸屬感,因而願意為之付出生命。同樣的,德意誌隻是在外交上換了一個名稱就讓那些被占領區的人們減少對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排斥,不得不說徐陽的政策是付出最少得到最多的最佳手段。

徐陽安排海蓮娜.可凡出去尋找關於蘇維埃加盟共和國(蘇聯)的一些相關資料。

在德意誌第三帝國準備發動對不列顛戰役的時候,徐陽不得不分一些精力出來應付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動靜。這並不是說在不列顛戰役還沒有開始德意誌第三帝國就想著要征服那個龐然大物,盡管德意誌第三帝國的確十分渴望征服那個總是冰天雪地的龐然大物,但明顯現在還不是時候。

按照蓋世太保海外科的情報,斯大林對蘇聯軍隊的軍官階層發動了血腥的清洗,包括鐵木辛哥在內的大部份高級將領因為“站錯隊”的關係已經被斯大林派軍逮捕,蘇聯軍隊目前正處在有軍隊而沒有將領的階段。

徐陽高度關注斯大林對蘇聯元帥們的逮捕行動,他甚至覺得如果不是因為不列顛戰役牽扯了德意誌第三帝國大量的精力和兵力,德意誌第三帝國趁斯大林對軍隊的清洗發動對蘇戰爭一定能得到意外的收獲。不過這也隻是暗中想想罷了,身為最高統治者的元首,他不能因為一點想法就打亂國家的部署。

早在斯大林血腥清洗的行動開始之前,徐陽派遣海德裏希前往了波蘭總督府,海德裏希的任務十分重要。可以說,在不列顛戰役結束之前,海德裏希情報上的工作將影響到德意誌第三帝國將來對蘇發動戰爭的成敗。

因為帝國軍事諜報局局長威廉.卡納裏希的背叛軍事諜報局被完全瓦解,瓦解後的軍事諜報局部份重組進帝國中央保安總局秘密國家警察蓋世太保第4處。

同時,因為徐陽並不信任國防軍軍事情報局局長馮.卡爾藤布隆上將,國防軍軍事情報局的機構被消減,部份部門用調動的名義也歸納入帝國保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