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法蘭西之殤 :不幸?英國海軍中將麵臨的抉擇!(1 / 2)

骷髏師的前鋒部隊已經突破盟軍南麵的第二道防線,來到敦科爾克海灘位置的前方6公裏處。有了炮兵部隊的開路,骷髏師前進的速度非常快,他們甚至沒有遭遇到一個排建製以上的盟軍的抵抗,一路上,除了收攏俘虜就是幫助後麵的重型裝甲部隊清理道路。

大批的I型坦克發揮了它們的餘熱,這些坦克彷佛知道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執行作戰任務,神奇的沒有任何一輛I型出現故障。它們盡情的奔馳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碾過灑滿盟國士兵鮮血的陣地。

隨著戰區的縮收,被圍盟軍的實際占領區正在減少。黨衛軍第一波打擊過去之後,失去了三道前沿陣地的盟軍部隊,盡管黨衛軍暫時停止進攻,但是盟軍的戰爭,在精神方麵上已經徹底的輸了。

約翰-高特是這夥殘存盟軍的最高指揮官,但是他並不在這裏。沒有人會喜歡指揮一支已經注定失敗的部隊,因為無論怎麼去的運籌帷幄,這支部隊都是輸了。

失去士氣的部隊,或許還能在特定的條件下,被人為的鼓動起士氣,讓繼續戰鬥的欲望回到部隊,這樣的部隊還“活”著,沒有真正的死去。但是,失去了一切補給的部隊,包括它已經沒有所謂的士氣,這樣的部隊沒有長久的時間,別想再“活”過來了。

黨衛軍的兩個火箭炮旅向敦科爾克盟軍發射了2.3萬發火箭彈,直接把盟軍的三道前沿陣地犁了個遍,盟軍沒有遭受過這樣的襲擊,很多軍官根本反應不過來。

這些人是幸運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失去了與盟軍統率部的聯係,根本無法預知德軍已經換了進攻部隊,就在他們欣喜若狂的歡慶德國國防軍停止進攻的同時,武裝黨衛軍的野戰部隊來了,黨衛軍帶來了毀滅與死亡。

黨衛軍與國防軍的不同或許隻有一個人能夠清楚的解釋出來,這個人就是徐陽。徐陽的身份有點複雜,他既是國防軍的陸軍中將又是黨衛軍的全國領袖。徐陽深深的明白國防軍的本質,國防軍不可能為了殺戮,進行一場以滅絕敵人為首要目標的戰爭。

黨衛軍不同,這支部隊成立的曆史太短,根本沒有所謂的‘曆史痕跡’,這是一支急於表現自己存在價值的部隊,從士兵到將軍,他們的意識裏從來都沒有所謂的‘軍人人道主義’這個概念。

軍人的人道主義是什麼?是的,黨衛軍根本不知道這個是什麼東西,沒有人向他們灌輸這種概念,他們得到的教育就是,利用一切手段消滅活著的敵人!尊重?隻有死去的敵人才是值得尊重的,任何一個活著的敵人不需要去尊重,能有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從肉體上消滅他,然後……再來尊重已死的敵人,他們活著時的軍人榮譽。

這種思想有一個副作用,讓黨衛軍的基層軍官不喜歡俘虜敵人,因為這些敵人還活著,他們沒有尊重活著的敵人的概念。

送給敵人一顆或者更多的子彈,將那個敵人撂倒,再走到屍體的前麵,假惺惺的低頭痛惜一番,又或許路過屍體時,心裏喊聲“阿門……”,兄弟們邁開腳丫子繼續前進。

黨衛軍很少留有俘虜,會留下俘虜也是為了應付‘德意誌第三帝國軍事委員會’的戰場觀察員,讓這些觀察員把這些俘虜帶回帝國進行宣傳工作。如果沒有這個‘活動’,有理由相信,黨衛軍喜歡死去的敵人,不喜歡活著的俘虜,因為在黨衛軍大多數人心中,那些活著的俘虜是一些麻煩的家夥。

“帝國要無償給他們吃的、喝的、穿的,花帝國的錢建立戰俘營不算,還要浪費軍事人員看管,帝國在進行世界戰爭,不應該浪費本來就緊缺的作戰兵員,還有,跑出去一個對帝國都是一項威脅,沒人知道逃跑的俘虜會在帝國腹地幹出些什麼事。幹掉所有敵人是最好的選擇,不是嗎?”

多麼的一舉多得和省心省力啊……

所以也就有很多滑稽的事情發生了,在交戰區,通常會看見黨衛軍把藏起來的盟軍用英文和發問喊出來,直接就是‘劈裏啪啦’的一串德語轟出去,喊話的黨衛軍士兵(軍官)那個自豪啊,他就會英文(法文)的幾句‘出來,我看見你了’‘出來投降’‘放下武器’,其它的他們根本沒必要學,憨厚的黨衛軍士兵(軍官)隻會這麼多。俘虜出來後說多了,那麼就是一嗖子彈打過去,然後,這個黨衛軍還會非常茫然的問“他在說什麼?”,另一個人會回答“不知道。”,之後兩個(或者更多)人齊聲自言自語“不投降跑出來幹什麼?”,最後達成共識“這些人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