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法蘭西之殤 :我們都是戰士!(一)(1 / 2)

‘法軍依靠森林以及城鎮設立了多道點線防禦線。我軍缺少叢林作戰經驗,也沒有專門的山地步兵師。‘

隆美爾在講述戰局的發展,派出去的偵察連跟到樹林邊沿受到伏擊,法軍撤退到蒙特勒伊附近的森林地段便消失在樹林深處。第八摩托化師加派一個偵察營前去勘查,卻被法軍優勢兵力堵了回來。隆美爾判斷,法軍肯定是想依靠森林與城鎮的天然防禦築造人為工事,用以阻擋德軍的進攻路線,足夠堅固的防禦工事能起到的作用是:將第十五集團軍拖在蒙特勒伊區域,以達到某個作戰目的。

徐陽聽的很專心,戰局的發展的確越來越奇怪,就好像法國人拚命的想製造機會讓被困在敦科爾克的盟軍撤退,若是沒有徐陽的存在,最高統帥部肯定想不到英國人會想出那樣的瘋狂的拯救計劃,或者說想到了但卻會覺得不可能。

第十五集團軍的最高指揮官重回前線,讓隆美爾失去了同時指揮一個裝甲師、一個摩托化師的權力,他又重新回到了原點,但是身為一個有遠見且服從性極高的將官來說,他非常喜悅於徐陽能夠歸來,最高指揮官的回歸會給陷入肉體、精神雙層疲勞的全軍將士打入一劑強心針。最為重要的一點,最高指揮官的回歸意味著第二特別行動航空部隊的指揮權被第十五集團軍司令部回收!

像現在,徐陽完全接受隆美爾的建議,命令第IV斯圖卡大隊升空對蒙特勒伊展開無差別的轟炸。所謂無差別轟炸,就是不在意平民或者軍隊,遇見有價值的目標轟炸機組可以自由的選擇時機將其摧毀。

德軍指揮部一直在煩惱一件事情,那便是法軍不是隱藏在森林地段就是隱藏在城鎮的民用建築物,按照戰爭法則,軍隊是不可以對平民設施進行轟炸的,否則就是違反所謂的人道主義公約,但是法軍顯然已經違反了戰爭法則,選擇平民設施進行駐軍,那麼德軍進行必要的措施也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必需說明的一點,博克是不讚成對平民設施進行轟炸的國防軍將領之一。

從阿茲不魯克機場升空的第IV斯圖卡大隊在第I艾米爾中隊的護航下,飛躍第十五集團軍的上空,那場麵讓處於休息狀態下的第十五集團軍士兵跑出帳篷,忘情的歡呼起來。這些士兵已經習慣在己方空軍部隊的保護下作戰的模式,過去的幾天裏,由於航空部隊被B集團軍群的總司令博克接手,空中支援一度下降,讓他們頗為不習慣,現在他們總算又看見本來就應該屬於第十五集團軍的航空部隊,幾百架戰機一起劃過天空的畫麵。

徐陽聽見歡呼聲也走出指揮部,他和隆美爾相視一笑,但是徐陽的笑容卻頗為苦澀,原因來自擔心一旦失去空中部隊的支援,自己的部隊不知道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徐陽樂意看見自己的戰士戰意昂然,但是他不希望看見自己的部隊過度依賴空中支援,不過,現在顯然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

‘前鋒部隊在什麼位置?‘

由於瑞克還在阿爾蒂芒耶,約瑟夫暫時充當徐陽的作戰副官。約瑟夫答:‘六號森林地段前方4500米。總有坦克72輛,裝甲車298輛,步兵2210名。‘

由於蒙特勒伊區域靠海,它的森林地段實在太多,德軍指揮部依靠距離分劃出幾個地段標上代號,這麼做有非常多的好處,首先解決的便是指揮上命令的重複。隨著參戰部隊的編製越來越混亂,命令的下達成為一道手續非常麻煩的事情,各個部隊的營地互相交錯,導致無線電波信號太過繁雜,很多命令無法及時的下達到參戰部隊,德軍的參戰部隊頻率是一個編製用一個密碼,也就是說一道命令發出,可能會有幾個部隊同時接到該命令,那麼進行區域分段可能必然的事情,不會導致幾支部隊同時接到命令陷入混亂的調動。

徐陽目光轉向隆美爾。

隆美爾沒有思索,他直接說:‘三號、六號、十二號森林地段的前鋒部隊有能力發動試探攻擊。‘

徐陽從上衣口袋拿出一個非常精致的懷表,裏麵顯示的時間是淩晨3點36分。他率先轉身走回指揮部,一群人急急跟在後麵。

徐陽來到軍事地圖前,視線一直在蒙特勒伊和艾丹兩處交通要道來回巡視,這兩個城鎮之間有一條鐵路線,這也是法軍為以依靠的補給線,兩地之間可以依靠鐵道進行快速的支援,以前法軍沒有利用過這條鐵路線,因為在沒有製空權的情況下,任何長線補給都是不安全的,但是,如果是撤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