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939年,也就是目前的8月。德意誌的軍工廠以每月可以武裝2個裝甲師的產量在生產各型號的坦克、自行突擊火炮、武裝裝甲車。就在這一年之間,德意誌擴編8個裝甲師,既:5、6、7、8、9、10、11、12裝甲師(已服役)。
為了滿足未來的戰爭需要,德意誌當局已經確定加大工廠規模,以求年產量達到1.6萬輛次的需求。以第一裝甲師的編製來計算,每營76輛坦克(包括營部坦克連8輛),預計在40年還可以完成210個坦克營的的建設。
當然,這個計劃的必要條件是資源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充,這也就有了占領地資源處理的計劃方案。(到那個情節之後再詳細介紹)
在強調提高裝甲師的步坦協同作戰能力的理論被通過之後,德意誌增加擴編16個摩托化步兵師(已服役)。提防可能出現的兩麵、甚至是多麵作戰,德意誌陸軍增加65個步兵師的編製。
德意誌飛機生產工廠,飛機年產量到1940年起將可以達到每年15200架,這個數量優於同盟國,且在性能方麵,德意誌各型號的飛機並不比同盟國的飛機性能差,相對來說,在某些型號的飛機比較上,德意誌的飛機遠遠優秀於同盟國。
各式的槍械、火炮、加農炮、榴彈炮、迫擊炮、肩式火箭筒、像流水一般從軍工廠的流水線卸載下來,被送進帝國軍械局,然後分發到編署的部隊。
在這個時候,德意誌的軍工產業遠遠優秀於同盟國,在齊格飛防線德意誌總共部署了超過四個裝甲師,為了對抗法國和英國的中型坦克,德意誌當局將新型的Ⅲ坦克、Ⅳ號坦克補充進勒布指揮的西線集團軍群。
統帥部計劃以快速兵團和強大的空軍,實施突然襲擊,閃電般摧毀波軍防線,占領波蘭西部和南部工業區,繼而長驅直入波蘭腹地,圍殲各個孤立的波蘭軍團,力求在半個月內結束戰爭,然後回師增援可能遭到英法進攻的西線。
為此,國防軍共集中了62個師,160萬人,2800輛坦克3000架飛機,8500門火炮和迫擊炮,組成了南路和北路兩個集團軍群。
南路集團軍群由陸軍一級上將倫斯德指揮,下轄布拉斯科維茲上將的第8集團軍、賴歇瑙上將的第10集團軍和利斯特上將的第14集團軍,共8個步兵軍和4個裝甲軍。其任務是首先殲滅西裏西亞地區的波軍集團,而後從西南方向迂回華沙。
北路集團軍群由陸軍一級上將包克指揮,下轄屈希勒爾上將的第3集團軍和克魯格上將的第4集團軍,共5個步兵軍和1個裝甲軍。其任務是首先切斷但澤走廊,徹底圍殲集結在這裏的波軍集團,而後從東普魯士南下,從背麵攻擊維斯瓦河上的波軍,並從東北方向迂回華沙。
目前南路集團軍群、北路集團軍群已經準備就緒,德意誌在等待蘇聯方麵做出反應。
時間將定格在1939年9月1日。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