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曼施坦因(2 / 3)

•;1944-1973

1944年3月30日,在關於東線作戰問題上和希特勒屢次爭執的曼施坦因被解職。同日,曼施坦因被授予橡樹葉寶劍騎士勳章。解職後,曼施坦因回家養病。盡管他沒有參與刺殺希特勒的“7.20”事件,不過曼施坦因還是感覺到了威脅,1945年1月,他將家人疏散到各處。1945年5月,曼施坦因被英軍逮捕,被送到戰俘營關押,後來又被轉到紐倫堡。1946年秋天,他被轉到英國的德國高級軍官關押所,並於1948年夏天回到德國。1949年8月戰爭罪犯審判期間,曼施坦因被判入獄18年,不過在1952年因為健康狀況即被釋放。195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以及1958年的《士兵的一生1887-1939》。1956年,曼施坦因擔任聯邦德國一個組織的顧問,同戰時德國的西方敵人一起對付蘇聯的威脅。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死於西德巴伐利亞州,享年86歲。

總評:英國人認為曼施坦因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早年是一個優秀的參謀軍官,對戰術,戰役,戰略都有自己比較成熟的觀念,由於參與製定了進攻法國等完善的作戰方案,他在德國享有“偉大戰略家”的聲譽是說得過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戰略和軍事思想上的貢獻並不引人注目。在一戰時期,曼施坦因隻獲得有限的作戰經驗,從本質上講,他一直是一名步兵,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樣一個軍事技術大發展的時期,他能夠提起的貢獻隻有“突擊炮”。值得研究的是,從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坦因進行了15個月的艱苦作戰,他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從頓河草原退到加裏西亞,仍能保持比較完整的戰鬥力,的確是一個奇跡,所以在德國所有的高級將領中,曼施坦因是最有成就的野戰指揮官,但是這個“最有成就”不能理解為唯一,因為他與古德裏安,霍斯,李萊斯相比,大概處於同一個檔次。《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認為:他善於集中使用裝甲部隊,強調速戰速決,出奇製勝。美國人認為:曼施坦因是德軍在二戰中最優秀的野戰部隊司令。

弗裏茨·埃裏希·馮·曼施坦因(FritzErichvonManstein,1887-1973),1887年11月24日生於柏林的萊溫斯基家族。生父愛德華·馮·萊溫斯基炮兵上將曾任軍長。弗裏茨因過繼給姨父曼施坦因中將而改姓曼施坦因,興登堡元帥是其伯父。

曼施坦因先在斯特拉斯堡接受普通教育,後在數所軍校受訓。1906年赴第3普魯士近衛步兵團服役,次年獲少尉軍銜。1913-1914年在軍事學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任第2近衛預備團中尉副官。戰爭時期先後在比利時、東普魯士和波蘭作戰。擔任過副官、參謀、騎兵師作戰科長和步兵師作戰科長,獲得一級鐵十字勳章和霍亨索倫王室勳章。戰後,在受到凡爾賽條約限製的國防軍中擔任過3年連長、1年營長以及多種參謀職務。

受普魯士軍事傳統影響的曼施坦因曾經對納粹黨幹預軍隊事務表示不滿,後來在1938年2月初受弗立契奇事件牽連而被免去副總參謀長職務,調任萊比錫第18步兵師師長。1938年9月,在德軍侵占捷克斯洛伐克過程中出任勒布指揮的第12集團軍的參謀長。

1939年9月,德國實施“白色計劃”,閃擊波蘭。曼施坦因在波蘭戰爭中擔任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龍德斯泰特)司令部參謀長。10月,曼施坦因調任西線新編組的A集團軍群(司令為龍德斯泰特)司令部參謀長。波蘭戰爭結束之後,希特勒就開始策劃進攻西歐諸國。1939年10月19日和29日,陸軍總司令部根據10月9日的希特勒指令而製訂頒發的“黃色計劃”。

曼施坦因在深入研究黃色計劃的內容和全麵分析作戰雙方的情況之後,認為黃色計劃有模仿“施利芬計劃”之嫌,難以出奇製勝,故而主張:西線攻勢的目標應該是在陸地尋求決戰;攻擊的重點應該放在A集團軍群方麵而不應放在B集團軍群方麵,A集團軍群應從地形複雜卻能出敵不意的阿登地區實施主攻,揮師直指索姆河下遊,這樣才能全殲比利時的盟軍右翼,並為在法國境內贏得最後勝利奠定基礎;A集團軍群的兵力應由2個集團軍增到3個集團軍,此外還需增加強大的裝甲部隊。此即著名的“曼施坦因計劃”的要旨。曼施坦因的主張得到A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斯泰特的讚同。從1939年10月到1940年1月,A集團軍群司令部先後以備忘錄的形式6次向陸軍總司令部提出上述建議,仍未得到同意。

也許是陸軍總司令部對曼施坦因一再要求改變作戰計劃感到厭煩,1940年1月27日,曼施坦因奉命離開集團軍群司令部,出任新組建的第****軍長。然而曼施坦因感到幸運的是,在希特勒的副官施蒙特的幫助下,於2月17日得以當麵向希特勒陳述意見,並得到希特勒的完全同意。2月20日,陸軍總司令部頒發包含曼施坦因建議的作戰計劃。結果,德軍在戰爭發起後的6個星期內橫掃西歐諸國,大敗盟軍。

1940年6月5日起.曼施坦因率部發起進攻,快速渡過索姆河和塞納河,直抵盧瓦爾河。如此快速的進攻,連德軍裝甲部隊亦感到驚奇。6月,曼施坦因晉升為二級步兵上將。7月,獲得騎士十字勳章。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侵蘇戰爭。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先向東普魯士前進以殲滅波羅的海地區的蘇軍,然後再向列寧格勒前進。戰爭伊始,勒布的北方集團軍群就突破了蘇聯西北方麵軍的防線。曼施坦因部奉命從梅梅爾以北和提爾斯特以東的森林地區向***破以達到德溫斯克的大路,於6月26日攻占德維納河上的公路橋和鐵路橋,致使蘇軍損失70輛坦克和許多火炮。曼施坦因對此頗為得意。9月12日,曼施坦因被調往南方集團軍群,出任第11集團軍司令並兼管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曼施坦因的任務是向兩個不同的方向進攻:一方麵,沿亞速海北岸大致向羅斯托夫方麵前進,以繼續追擊東撤的蘇軍;一方麵,同時應優先考慮攻占克裏米亞,以積極影響土耳其並解除羅馬尼亞油田可能遭受的空中威脅。但是,因為兵力有限和地形複雜,曼施坦因認為同時完成上述兩項任務是不可能的。那麼,兩項任務是同時執行還是安排先後順序呢?這個本應由最高統帥部決定的問題,現在是由集團軍司令曼施坦因決定的,首先集中力量攻占克裏米亞。在經過彼列科普地峽和亞速海兩個方向的作戰之後,德國最高統帥部似乎也認識到僅憑1個集團軍無法同時在兩個方向作戰,遂命令曼施坦因專門擔負征服克裏米亞的任務。10月31日,曼施坦因攻戰阿爾馬,被分為兩段的蘇軍分別撤往刻赤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曼施坦因於11月16日占領刻赤半島,12月17日開始進攻塞瓦斯托波爾。由於蘇軍的頑強抵抗,德軍攻而未克,損失慘重。12月26日,蘇軍在該地區發動反攻,在刻赤半島登陸作戰,迫使守島德軍撤離刻赤(德國第42裝甲軍軍長施波奈克因此被撤職)。1942年元旦,曼施坦因晉升為一級上將。1月15日,曼施坦因被迫集中3個半師的兵力再次攻占刻赤半島的菲奧多亞港。蘇軍隨後發動數次反攻,均被曼施坦因擊退。4月中旬,曼施坦因晉見希特勒,就他擬訂的今後進攻計劃進行磋商。希特勒同意曼施坦因的計劃:該部先攻占刻赤,再攻克塞瓦斯托波爾,然後橫渡刻赤海峽,進入庫班,截擊從頓河下遊退往高加索的蘇軍。5月8日,曼施坦因在德國空軍的火力支援下,以6個德國師和3個羅馬尼亞師的兵力突破蘇聯克裏米亞方麵軍的刻赤防線。5月15日,曼施坦因以傷亡7500人的代價攻入刻赤,俘虜蘇軍17萬人。6月7日,曼施坦因再次發起對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進攻。7月4日,德軍在損失2萬餘人後俘虜蘇軍9萬人。德軍在克裏米亞半島的重大勝利,使曼施坦因名噪一時。就在7月,曼施坦因被希特勒晉升為元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