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山裏(2 / 3)

卻沒想到我這個唯一的孫子,竟然在這種雅致的愛好上有了偏頗。

是的,雅致的愛好。我們家鄉這邊,許多人都覺得方言特別土,特別俗,很多人都以會說普通話跟北京話跟粵語為榮。

就跟華夏二字的起源一樣,這座渭城,甚至這個老秦乃至整個華夏的土地上,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我們這裏的方言,便是曾經整個華夏聽著最為雅致的語言。

有史料記載,從周王朝開始,東府話便被譽為最優雅的語言,一直到秦漢大唐,皇室成員說的都是東府話,這種特殊的挺有韻味的東府口音被各地人爭相效仿。甚至對於各個地區的方言都構成了衝擊,大家都帶上了一種老秦味。

這種影響十分深遠,甚至影響到了後來普通話的發音,更甚者遠在海外的一個島國語言,也處處都透著這種老秦味,東府腔。

隻是說話是一回事,唱戲聽曲卻又是另一回事。反正我是怎麼都聽不慣老腔以及這片土地上的各種腔,獨愛京劇,從小如此。

等車到了山下,天已經徹底放亮。我如釋重負的從車上跳下來趕緊打開水壺喝了口水,這一路上顛的可是夠難受,震得耳朵裏一直都是癢癢的。

趙七九付了車錢,並約定等下雨大約四點左右在這裏接我們。司機麵露笑意的開著拖拉機咚咚的去了,他大概是沒想到竟然還有人專門花錢來坐拖拉機吧。

這塊土地上生活著一群質樸的人,它的位置跟文化底蘊決定了渭城人秉性中的善良。

我們要去的是位於大山深處,一個名叫範家莊的地方。

範家莊,顧名思義,村子裏麵住著的人九成九都姓範,整整一村人於現在來說,都是廣義上的親戚。來來回回低頭抬頭的,碰到的不是自己的三叔公,就是自己的七侄子,這種情況於渭城這種臨近大山的地方十分常見。

上山的路並不算寬闊,剛開始我還能跟趙七九並排而行,而越到上麵,路便越窄,我們兩個也就一前一後,由趙七九在前麵帶路,我跟在後麵。

而那把大黃傘,跟最開始一樣,被趙七九倒夾在他的胳肢窩處,傘尖朝後,這讓我不得不跟他微微拉開點距離,不然恐怕若是他忽然一個停頓,在往上走的過程中我便會被那看起來很尖銳的傘尖戳到麵門。

趙七九說這把大黃傘是應付可能發生的事情時候要用的,至於是什麼事情,他前麵已經跟我說過,怕是那婚嫁的路上有些不安穩。

如此一說,我便大概也明白了這大黃傘的一些用處。這玩意肯定是趙七九他們家祖傳下來的東西,現在傘的做法跟那個時候的,在幾個關鍵點的地方差異很大,所以並不難辨認。

隻是我之所以十分確定這傘年頭很長,卻並不是因為傘的構造問題,而是我一直都能從上麵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氣息,這樣的感覺令我熟悉,是歲月在物件上留下的特殊雕痕。

這種氣息跟趙七九身上所散發出的一種存在於冥冥中的感覺十分相似,也不知道究竟是這把傳承的大傘影響了他們家,還是他們家常年累月的熏陶影響了這把傘。

不過相較來說,我更加傾向於後者。

如果一個老物件連人都能改變了,那麼也著實太過恐怖了一些。我總覺得物件終究是物件,它就算再邪門,最後也都會屈服於人力之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