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安心為相(3 / 3)

張筠點了點頭,“政事堂已經一致通過決議,明天就開始正式施行,由裴尚書全權負責此事,將從京畿、江南、關內和河東等五道進行借糧。”

“沒有人反對嗎?”

李慶安又笑問,這種擾民的辦法,難道這些相國們會個個支持?

張筠笑著搖搖頭,“關鍵是殿下同意了償還,如果是無償支援,微臣估計會通不過,但有償還就不同了,而且償還的物品很明確,就是用繳獲的牛羊等戰利品,這樣,大家都沒有什麼意見。”

說到這,張筠有些感慨,“今天裴尚書說,漢武時朝廷也曾向民眾借糧借馬前去攻打匈奴,而且家家戶戶被迫鏟糧種草,以養漢軍戰馬,四畝地才能養一匹馬,舉國上下勞民傷財,國之財富十去七八,但打完匈奴,繳獲大量牛羊戰馬,武帝卻不肯償還國民,全部作為他一人的戰利品,結果照料不善,一個冬天,那些牛羊戰利品便死亡大半,最後弄得民怨沸騰,從此再沒有一人肯支持打匈奴,所以這次借糧,殿下一定要以漢之武帝為鑒。”

李慶安讚許地點了點頭,如果是裴旻或顏真卿說這番話,他一點都不驚訝,但這番話居然是從一向以私利為重的老政客張筠口中說出,這就意義重大了,說明什麼,說明朝廷風氣正走向一個良性循環,名相主政,互相影響,使張筠骨子裏良善的一部分慢慢顯現,而醜惡的一部分卻逐漸隱去了,這是可喜的跡象啊!

“張相國,我後天便要出發北征了,朝廷之事還望政事堂多多擔當。”

“殿下請放心北去,政事堂各位相國都祝願殿下早日凱旋歸來!”

兩人正事談完了,這時張筠的話題便漸漸轉到他今天前來的真正目的上,他試探著問道:“微臣想等殿下回來後便正式向政事堂提出辭去相國職位,不知殿下以為如何?”

“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辭職呢?”李慶安笑問道。

張筠的心怦怦跳了起來,他覺得李慶安語氣中似乎有挽留他的意思,他心中異常緊張,但他克製住緊張,緩緩道:“微臣覺得自己年紀大了,銳氣也不比從前,微臣覺得應該把位子讓出來,給更有銳氣的年輕大臣,協助殿下實現大唐中興,就是這個原因。”

李慶安笑了,就仿佛聽見張筠說出了很幼稚的話,他當然明白張筠的意思,當初他看中張筠為右相時,就給他說過,他隻是一個過渡,不會一直用他,因為他太平庸、太穩重,沒有自己中興大唐所需要的銳氣。

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想不到他還記得自己當時說過的話,自己當時的想法是沒有錯,他是這樣決定的,張筠維穩可以,但銳勁不足。

但時間會改變一切,一年的時間,足以讓他全麵地了解這個老政客。

李慶安背著手望著窗外的情形,妻子不給他呼吸新鮮的空氣,他在這裏可以自由暢吸。

良久,他慢慢轉過身不疾不徐道:“一道美味的菜肴從不會隻放一種調味料,無論是顏真卿還是崔寧,還有劉晏還是王縉,抑或是裴旻,他們都有類似品質,他們是一種調味料,可是我還需要鹽或者糖,需要一個老成穩重,需要一個老資格、能在關鍵時刻鎮得住局麵的人,這個人我一直認為是你,但我還不能確定,直到剛才你說到了漢武帝之過,我才正式確定了,這個人就是你。”

李慶安笑了笑,“請安心做下去,你是個合格的相國。”

..........

由於李嗣業的不幸陣亡,大唐天策上將、兵馬大元帥李慶安最終決定親征回紇,慶平三年三月二十日,李慶安在長安朱雀門下舉行了隆重的北征儀式,在近百萬萬長安民眾的夾道歡送中,李慶安身著金盔鐵甲,橫刀長槊,騎在高駿的阿拉伯白馬之上,率領十萬唐軍騎兵,浩浩蕩蕩向走過了朱雀大街,走出長安城,向太原進發。

與此同時,東線的李光弼也在幽州聚集了十五萬大軍,等候李慶安的北征之命,太原的李晟也已在太原集結了五萬精銳,隨時待發。

在靈州,新任朔方節度使段秀實也在靈州和河套一線部署了十萬朔方軍,防禦回紇軍從關內道殺入。

為了打贏這場徹底根除北方之患的北伐戰役,唐王朝幾乎是舉國動員,大唐各地民眾踴躍地捐糧捐錢,僅僅半個月時間,各地捐錢已達一百七十萬貫,捐糧兩百二十萬石,完全滿足了唐軍的後勤需求。

三月二十六日,李慶安率十萬大軍達到了太原,在太原府,他正式下達了北征的命令,李光弼率十五萬騎兵出居庸關,向陰山進發,李慶安於四月初五抵達雲州,他也率十五萬騎兵從青塞堡出了長城,向陰山挺進。

這時,李慶安已經得到情報,回紇葛勒可汗也率十餘萬大軍向陰山方向而來,正如李慶安的判斷,回紇人的第一個目標並不是攻打大唐,而是要收納史思明父子的十萬殘軍以及仆骨部的五萬大軍。

那麼他們將來進攻大唐的方向,隻能是河東道或者河北道,河北道州縣已毀,而富庶的河東道必然是回紇人在收納史氏父子後的第二個目標。

10194/7290344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