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國來使(2 / 3)

他們是乘船在揚州上岸,非常巧,李慶安就在揚州,簡直就是上天對他們的眷顧。

三人坐在大堂內忐忑不安地等待李慶安的到來,他們並不知道,李慶安已經派大軍乘船北上了,這是唐軍的絕對機密,就連揚州官府都不知道。

“趙王殿下駕到!”

隨著守衛士兵的一聲高喝,三人都同時站了起來,隻見一個三十出頭的軍官大步從外麵走了進來,他們都不認識李慶安,但從來人的氣勢,和他頭戴的金盔,他們便知道,這就是唐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趙王李慶安了。

三人同時跪下行禮,“渤海國特使大成慶、副使魏汝群參見趙王殿下!”

“新羅國特使金良相參見趙王殿下!”

李慶安笑嗬嗬將他們扶起,“三位特使一路辛苦,快快請起!”

李慶安已經看了使者名冊,來使居然都是渤海和新羅的高官,他的目光迅速瞥一眼魏汝群,他在季勝的情報中看到過這個名字,此人護送大英俊回渤海,沒想到居然成了渤海過的戶部侍郎,此人倒是一個老天送給大唐的關鍵人物。

“三位特使請坐!”

李慶安請他們坐下,親兵們又給眾人上了茶,李慶安端起茶杯,微微一笑問大成慶:“渤海郡王現在可好?”

“回稟殿下,郡王很好,我臨行時,郡王特地給殿下準備了禮物,王妃和世子也給趙王妃及小王爺準備了禮物。”

禮物親兵已經收下了,大成慶將一份禮單放在桌上,李慶安看了看,都是金玉寶貝一類,他笑道:“多謝你們郡王和王妃世子,禮物我收下!”

李慶安又對新羅國特使金良相淡淡道:“聽說新王登基,為何不遣使來大唐?”

新羅和渤海一樣,也是大唐的屬國,新羅國同時也是大唐的雞林州都督府,新羅王出任雞林州都督,向唐朝進貢,接受唐王朝冊封,舊王去世,新王登基,新羅沒有及時向唐王朝遣使,這讓唐廷和李慶安都有些不滿。

金良相慌忙解釋道:“新王年幼,由太後攝政,國中有貴族不服氣,在南方叛亂,我們剛剛平息了叛亂,所以太後便派我來出使大唐,一是向大唐求救,同時也是正式向大唐請求冊封新王。”

李慶安點點頭,國內叛亂,這個理由他勉強可以接受,他又轉頭問大成慶,“安祿山的境況如何了?”

說到了正事,大成慶的表情有些緊張起來,他挺直身子,從隨身攜帶的行李中取出一幅地圖,攤開在桌上,“殿下,目前安祿山的軍隊集結在營州柳城,從我們了解的情況,安祿山尚有七萬殘軍,但他又在營州和安東都護府進行招兵買馬,據說他要招足十萬軍隊,契丹出兵七萬,奚出兵三萬,一共二十萬大軍,最遲秋天,他們就將對渤海發動全麵進攻,我們渤海國隻有八萬軍隊,加上新羅七萬,也一共隻有十五萬軍隊,而且論武器裝備,我們比不過安祿山的燕軍,論騎兵凶猛,我們也遠不如契丹和奚,這場戰役,我們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我們失敗,就將是渤海滅國,所以渤海上下懇求大唐出兵,支援我們。”

旁邊新羅使者金良相也懇求道:“新羅自百年前便依附於大唐,是大唐的屬國,百年來恭敬宗主,進貢不斷,望大唐能在新羅生死存亡之際,援手相助,新羅必將感銘肺腑,永為臣服!”

李慶安沉思了片刻,便對大成慶道:“在去年,渤海王大欽茂曾秘密來長安,我和他簽署了一份互助備忘錄,當時渤海王也簽字了,但他說需要本國朝廷通過後,才形成正式國之契約,我不知道這份備忘錄他考慮得怎麼樣了,有沒有成為國書?”

大成慶要說話,李慶安又擺擺手打斷了他,“假如這份備忘錄通過,你們就沒必要懇求,你們便可以根據條約直接要求大唐出兵,怎麼樣,這份國書你帶來了嗎?”

“帶來了!”

大成慶連忙取出一卷黃綢卷軸,這一份是給唐朝的國書,雙手恭恭敬敬奉給李慶安,“請殿下收下!”

李慶安接過卷軸展開,仔細看了一遍,果然是當初他和大欽茂簽訂的備忘錄,現在已經成為了正式旨意,蓋有國王的印璽和中書門下大印,也就是以國書形式確定下來了。

李慶安更關心的是第三條,大唐可以無限期租借渤海國港口,準許唐朝築城,並同時駐軍,當時他和大欽茂的口頭約定是不高於三萬,所需糧草由渤海國供給,國書上果然有這一條,而且渤海國把軍隊人數明確下來了,不高於三萬。

但李慶安卻沒有找到渤海國願意將哪個港口租借給大唐,國書上沒說,李慶安便笑道:“我記得當時和渤海王談過租借地一事,我們商談了兩個方案,一個是渤海國的南京府沃州港,他準許唐軍築城,這是一個簡單方案:另一個方案是土地調換方案,同樣是在沃州港築城,但在剿滅契丹軍隊後,唐朝可以把契丹土地交給渤海國,作為交換,渤海國另外將北部的理州、華州和安州劃給大唐,作為唐朝在渤海國的一塊飛地,這兩個方案不知渤海國準備選擇哪一個?”

沃州就是今天的朝鮮鹹興港,現在是渤海國的南京府,李慶安希望得到這個港口,為唐軍的中轉補給,但他真正想要的是渤海國的華州和理州,也就是今天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國從前的海參崴。

他知道渤海國一直垂涎契丹的土地,可以用作渤海國的牧場,所以他便以契丹的土地為誘餌,來換取這個北方最重要的港口。

雖然此時渤海國也和日本進行大量貿易,但他們對海洋的意識卻並不高,更重要是他們沒有明白李慶安的真正目的,渤海國幾乎是一致同意第二個方案,以土地換土地。

“殿下,渤海國選擇第二個方案,因為契丹未滅,所以沒有寫在國書,待契丹滅亡後,我們再做一份補充。”

“好!”李慶安欣然道:“既然正式國書已有,那我們就按約定,我即刻出兵,支援渤海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