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5頁(1 / 2)

滿寶點頭,“很好,比我們七裏村的地可平坦肥多了,關中平原居多,就是比我們川蜀好。”

她想了想後道:“除了夏天太熱,冬天太冷外沒別的太大毛病了。”

唐知鶴:……

他扭頭和楊和書道:“還挺挑剔。”

楊和書笑了笑,問滿寶:“你找到佃農了嗎?”

滿寶點頭,“基本上是以前的佃農租種的。”

楊和書微微挑眉,問道:“你是怎麼收租的,他們竟然願意續租你的職田?”

唐鶴對這些事兒不熟,聞言還有些奇怪的抬頭,“怎麼,雍州佃農很難請嗎?”

楊和書瞥了他一眼,顯然這位縣令是不知道職田裏的貓膩的,他沒說什麼,看向滿寶。

滿寶將口中的菜咽了下去才道:“我隻收四成的租子,麥種我全供,稻種我供一半,其他的種子他們自己負責,除此外,我還打算給他們二十頭牛。”

唐縣令還沒說話,唐夫人已經道:“才四成的租子,你給這麼多東西,一年下來還能賺多少?”

滿寶笑道:“頭一兩年或許賺得少些,等後麵就多了?”

唐夫人挑眉問,“怎麼,你後麵要漲租?”

滿寶搖頭,“學嫂,最珍貴的並不止是職田,還有他們的人力,有些收益這一時半會的看不到,日子久了就看到了。”

楊和書便想起他們在七裏村的那個小莊子,作為那個小莊子各種意義上的常客來說,他可是能大約算出他們的收益的。

楊和書問她,“你給出的條件這麼好,是不是也對他們有要求?”

滿寶點頭,“我讓他們全聽我們的,隻要是有關於莊子裏的一切事物,都是四六分成。”

唐夫人不覺得這算條件,“佃戶本不就是要聽主人家的嗎?”

滿寶想了想後道:“心甘情願的聽和不心甘情願的聽是不一樣的。”

三人一時不解。

滿寶就舉了一個例子,“莊先生以前給我拿了一本《易經》讀,我對坐著讀了一上午也沒看下兩頁來,看完了還不進腦子;但我自己看話本就不一樣,一上午我能看下半本來,眼睛都不帶眨的,我還能全都記住了呢。”

三人:……

滿寶道:“這就是心甘情願和不心甘情願的區別。”

唐夫人憋了半天問道:“種地又不似讀書,還需要用腦子。”

這話楊和書也不太讚同,道:“種地也不全是靠蠻力的。”

滿寶則更直接,“誰說種地不用腦子的?種地不用腦子,就說明他們心不甘情不願,所以種出來的糧食都不及別人的好。”

滿寶道:“我家有幾塊田和別人家的緊靠在一起,前後左右,地力都差不多的,但每年不論是種的麥子還是種的水稻,收成都要比別人家的好一點兒,就是因為我三哥特別會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