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氣壯河山》:烏穆之戰(二) 之調兵遣將(1 / 2)

每次戰爭總是從斥候之間的戰鬥開始,從各地被派出去的漢部斥候授命探查歸屬區域,他們的任務不必再行複述,探查到的情報上報回各歸屬軍隊後並沒能得到休息,依情況判斷,幾乎每個區域都要反複進行確定,由上級推測如果進行攻擊需要多少兵力,耗時多少,得到是否比付出大,確定價值後製定作戰計劃,如此一來就能進行前期的清掃作戰,一般是清掃完主要目標周圍的敵方據點然後才對主要目標發動進攻。

從豹軍到達烏穆草原之日起,根據不完全統計,僅僅是在半個月之內就發現至少四個以上的可進攻的軍事目標,其餘不存在進攻價值的非軍事目標也有斥候在暗中監視或者跟蹤。

斥候效率的效率是否快速完全能夠影響到一支軍團的戰鬥力,甲賀對麾下斥候的效率還算滿意,對邊軍係統的斥候更是十分看好,邊軍表現出來的實力也迅速讓豹軍的斥候袍澤們認可,由此兩支不同係統臨時整編起來的斥候們的磨合進行得十分順利。

漢部的軍隊基本和漢國軍隊建製相同,而漢國軍隊的建製又基本和先秦相同,如果硬要說有什麼大區別的話,那麼就是漢部設立了統領和副統領這個軍職。

有必要來介紹一下副統領以下的軍隊建製:

按照戰時編製的常備軍逐漸固定,以部為基本單位。部由校尉指揮,因此部有時也稱‘校’。校尉出缺由軍司馬代領。校尉的級別相當於郡尉,在漢國是比二千石的官職,軍侯相當於縣尉也就是比六百石的官職,屯長、隊率相當於縣吏俸祿比二百石、百石。以下的什長、伍長不算官。不過漢國提供給官員的糧食在漢部則是由其它物品代替,比如牲畜或是等價金錢,

部以下的編製不固定,根據任務各有幾個‘曲’;而部以上的編製也不固定,由統軍部門根據戰略方向、戰役任務委派的將軍(漢部有固定的領軍將軍),指揮根據該任務而組編的幾個部,構成一支某個戰役或戰略方向的兵力,有時就稱軍。將軍的指揮部由於要在野地宿營搭建帳篷而稱之為‘幕府’,漢部當然也繼承了幕府的做法,漢國往往給予相當大的人事權力,這點在漢部也部份享受。

漢國的將軍建立幕府後是允許臨時任命幕府官員的,因此將軍出征也就叫做‘開府’,在漢部包括將軍在內的所有官員則是沒有開府的權力,作戰部隊的人員無論是武官還是文官都是由密樞院進行委派。

同時,漢部也借鑒了東漢的‘營’模式,所謂的東漢營的模式是直屬朝廷的北軍“五校尉”部隊稱之為“五營”,每營應該相當於過去的部,但編製定額僅千人左右,漢部的營這個稱呼隻存在於斥候係統,所以整個斥候係統都是特別的,待遇相當於現代的憲兵,等於是將軍以下享有見官高一級的待遇。當然,會這麼做是因為斥候是全軍出勤率最高,同時也是陣亡率最高的兵種!

甲賀此時正在聽取斥候營校尉的彙報……

注意!前麵已經提示過,斥候營是借鑒東漢北軍‘營’,所以一營的士兵絕對不是現代一營八百人,每支軍隊麾下的斥候營是因為戰區不同而增加或者刪減人數。

“……這裏……還有這裏……,這些地方都發現了匈奴人的偵騎,根據末將麾下斥候的探查,匈奴偵騎不是統屬匈奴單於庭,他們身上的裝束說明至少來自四個不同的部落。目前已知的情報是……”斥候營校尉仲又伸手指向桌麵的地圖:“厄爾瑟拉部和烏蘭部都有派偵騎參加匈奴單於庭的探查活動。末將的屬下還有一個發現,歸附匈奴的鮮卑人似乎也派出了軍隊。”

甲賀十分滿意斥候營校尉仲彙報情報時的簡潔,當斥候就該有長話短說的良好習慣,不然囉裏囉嗦一大段講完話黃花菜都涼了。他轉頭示意隨行的軍參謀範森記起來,得到範森已經記錄的回應再次看向斥候營校尉仲:“可否再深入探查?”

斥候營校尉仲完全沒有抬高自己的意思,他很認真的說:“統領,匈奴單於庭已經向烏穆方向派來軍隊,我方離匈奴單於庭所在的狼居胥山路程又短,太過深入……恐怕不行。”

甲賀當然知道這些,既然沒有聽到想聽的答案隻有強硬命令:“必須深入探查,先一步得知匈奴軍隊大概數量才可製定對敵方略。”

仲隻能點頭應“喏!”隻是這樣一來手下的兄弟恐怕又要損失幾個了。

範森‘唰唰唰’記上甲賀命令的附文,他重新翻了翻羊皮紙:“統領,距離我軍二十三裏、三十一裏、二十六裏、十七裏處皆有匈奴人部落,是否按照計劃派出騎兵進行捕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