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卷土重來》:平分漢國……?(1 / 2)

絲毫不用掩飾,林斌看到漢國爆發內戰的時候情緒複雜到了極點,漢國十餘年前爆發的‘七王之亂’雖然隻有三個月,但是那場內戰間接或者直接死亡的人口也將近十萬,如果不是景皇帝利用手中的優勢快速平息叛亂,如果那場內戰不是隻有三個月死亡的人口還不知幾多。

當然,林斌並沒有什麼杞人憂天的想法,他隻是潛意識的不希望中原死太多人,影響到接下來的融合政策。一直以來的錯誤還在延續,他是軍人不是政客,想法新穎卻是有些時候顯得天真。

林斌一直以來的想法都是盡量牽製漢國內部的兩個勢力,讓他們僵持下去,這麼做的原因隻是簡單地想拖住漢國,贏取自己發展的時間,很坦白的講這個動機從一開始就不好。他沒有考慮過漢國的淮南王和天子雙方積壓久了爆發起來是不是會更猛烈,內戰起來會有什麼影響。

現在淮南王、廬江王、衡山王明目張膽的舉旗造反,雖說是被漢國中央政權的步步緊逼之下才造反,但他們還是反了,反的是那麼的徹底,直接告示天下:天子不仁,欲以腹議之罪強加淮南、衡山、廬江三王,行滅國殺叔之舉;天子不孝,竇皇太後身體安康尚在,天子假傳竇皇太後薨逝消息,是為大不孝,有逆道德……

劉安做的比誰都狠,他還將天子執政後的行為編冊成書,大談天子品行,連林斌也被拿出來做文章。

淮南王、廬江王、衡山王同時向天下各郡縣發去文告,除了大談天子不仁、不孝之外還談起了天子的不義之舉。

所謂不義之舉便是拿天子劉徹對待有功之臣的行為大加抨擊,其中大篇章的描述林斌在北疆的過往,言道林斌有功而不得賞;救駕公主而被誣陷;於國有大功而遭嫉恨;於民有功而被貶斥。大行名為林斌不平之事,實則擾亂軍心民心之實,意圖將天子塑造成一個不孝、不仁、不義的不道德之人。

任誰似乎都可以想象出來,在一個十分在意道德品行的大環境裏,一旦某人成了違反道德的人,他還是一國之天子,民眾會怎麼想,門閥會怎麼看……最重要的是各諸侯王國會怎麼想,是不是從淮南、廬江、衡山三王身上看到自己的下場。

林斌的事跡在漢國廣為傳播引發了地方政權對中央政權的不信任態度,其中以純粹的武將最為嚴重。邊關守將對林斌的事跡耳熟能詳,他們當然清楚林斌在過去的兩年裏都做了一些什麼,曾經不止一次的鬱悶門閥世家害國,他們不敢埋怨天子處事不公怠慢了功臣,以致一名原本應該在漢國發光發熱的璀璨將星走上獨立的道路。

中原大地的忠君早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無可否認誰都有一些小心思,拿大世家門閥為例,他們在乎自己的利益多於在乎國家的利益,看到中原又將起動蕩不得不為自己多想想,這又引發了日後的幾股效應,戰爭一旦爆發,會發生些什麼事誰都無法意料。

目前淮南一係和中央政權的交戰區發生了許多事情,值得關注的便是門閥世家被迫暫時遷出交戰區,大世家門閥自然從容不迫,小世家顯得緊張十足。他們無一例外的覺得中原又要大亂,每一個人都在思考何去何從,其中不乏被遼地政策吸引想要遷移遼地的人存在,其中又以寒門子弟想要奔走遼地避難的人最多。

劉安拿林斌做文章本也不是什麼好意,他直接點了一把火燒烤兩人,那兩個人一個是天子劉徹、另一個自然是當事者林斌。劉安似乎算定林斌不會出來駁斥,他似乎更加肯定天子劉徹會非常惱怒懶得辯解。

如此一來可謂是一舉得多利,劉安不但拉攏了林斌,做出一副為林斌討不平的姿態,很可能會讓林斌對淮南一係產生好感,最為重要的是還鋪墊那支遠在塞外的強大軍隊揮軍南下的道路。

漢國民眾對林斌沒有惡感,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和中央政權的有意引導,林斌在漢國民眾心裏已經慢慢形成一種觀念:林斌已經成了外族人,他不再是同族了。

華夏大地炎黃子孫對種族雖然還沒有明顯的概念,但是他們已經形成同鄉、同城、同地的親疏辨識,從某些方麵來講,人們潛意識的行為總是很能影響到人的判斷,劉安要扭轉漢國民眾的觀念,不但要扭轉還要引導,他清楚的知道以淮南、衡山、廬江這三個諸侯國是絕對沒有辦法擊敗中央政權,便是防守也肯定十分吃力。

劉安這麼做十分正確,但是他沒有想過這麼做是不是會引狼入室,他現在隻想與逼人太甚的天子決一死戰,進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殘酷對決。

或許有些人真的沒有想過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大世家門閥的轉向會引發什麼後果,劉安的舉動無疑讓長安的大世家、大門閥、大豪門走到對立麵,這可能也是中央政權為什麼放任劉安為林斌造勢的原因之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