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因為有了林斌的出現,給原本就注定應該大放異彩的時代增添了一份詭異,逼人與被逼的人腦袋越來越發熱,隨著各自互相的進逼,什麼手段都被使了出來,世界真的在變得瘋狂。
伴隨鬥轉星移,各方勢力的使節團先後到達饒樂水。使節團的到來正是雪下得最大的季節,他們將在這個小舞台上演一出出劇幕,其中很多是悄悄地溜出去觀察這支新興勢力的強或弱,用眼睛去看,這支新興的勢力有沒有本錢那麼蠻橫。
作為東道主,不需要林斌去開口,部族內的負責人自然會為使節團安排驛館。凡事都講求個臉麵,這次的驛館絕對不是簡陋的茅舍,它們是一棟棟新修建起來的華夏式風格的建築。
所謂的使節團肯定也要分個三六九等,按照各國(勢力)的強弱分出等級不同的下榻場所,小小的滿足一下各國使節團的虛榮心,同時也更加直觀的讓使節團明白自己在東道主心目中的分量。
其實這麼做有點愚蠢,滿足某些人虛榮心的同時也必定得罪一些人,林斌現在最不怕的就是得罪人,他進入遼地分明不是來講友誼。若不是沒機會,他更想直接抽刀子撲上去,而不是利用這個小細節暗示各個勢力。
事實再一次證明最直接的方式最有用:被安排進高級下榻場所的勢力固然可喜,他們欣喜的分量得到承認,自我認為一切還有話說,心態自然也就放鬆了下來;至於那些小勢力也沒什麼好抱怨,這個世界很殘酷,什麼都要看實力,他們用百倍的恭順去討好東道主,深怕自己是那頭猛獸第一個要對付的人。
從某一個方麵來講,林斌隻是發出一個信號,各個勢力就爭相來表達根本就不存在的友誼,說明遼地對林斌的到來十分亟待。
林斌做了那麼多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充闊佬,他既然想要遠交近攻必需有個舞台,各個勢力的配合就給予了一個機會。
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交鋒總是從嘴巴開始,這是很難被改變的鐵律。凡事都需要個借口不是?
口齒交鋒的舞台剛剛搭建好,在各個勢力的眼皮底下,一支數量頗大的軍隊卻是正在進行集結,這讓各個勢力的代表得知漢部正在集結軍隊時有點愣神,就算是再野蠻的部落也不會在即將會幕的時候露出獠牙,他們心驚膽顫的去打聽集結軍隊是想幹什麼。
林斌麾下的五大軍團都有自己的軍區,所以正在集結的軍隊絕不會是正規軍,那是一些仆從和奴隸,他們將作為此次南下的主力。
呂炎得知自己將要率領的是一支這樣的軍隊時並沒有喪氣,他已經向林斌保證,帶出去十萬雜兵,隻要能活著回來那些士兵絕對會變成精銳。
冬季練兵在許多人看來是很瘋狂的一件事情,原因是冬季不是個好季節,訓練期間必然會出現大量傷亡,而恰恰林斌現在害怕的不是出現傷亡,他迫切需要為軍隊加入新鮮的血液,仆從和奴隸本身就是最好的兵源所在,死三個練出一個精銳,這是一件非常劃算的事情。
各個勢力經過多日的努力總算是得知林斌磨刀霍霍要對付的不是遼地的勢力,他們在慶幸之餘難免心裏會覺得有些怪異,都在猜測林斌這麼做是什麼意思。
這個世界講理的人不可怕,最可怕是不講理且有實力隨意發瘋的人。在某些人看來,漢國一定是做了些什麼事惹怒了那名新崛起的強者,逼得那名強者不顧冬季發兵南下。後來這些人從衛氏朝鮮的嘴巴裏探出了一些端倪,明白林斌是被漢國逼到遼地,十人有八人露出恍然的表情,“原來是在報複啊?”,其中兩人一個在冷笑,另一個卻是在發抖戰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