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卷土重來》 :野心昭然(1 / 2)

正事談完,這一次難得的平靜談話成了真正意思上的漫談,後麵聊的東西可謂是東南西北無奇不有,談風土人情;談人情世故,最後話題不知道怎麼繞,繞到了漢國即將爆發的內戰。

“炎以為,劉徹必知劉安將反,此次調兵遣將,南下北撤皆是蓄力而為。劉徹借閩越、南越事端大舉屯兵東南;北疆順勢南下;有桂陽重兵。可憐淮南王已成甕中之鱉而不自知,仍舉棋不定不敢妄動。劉安三王皆非非成大事者,若炎所料無誤,劉徹明年春季必尋得借口對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動武。”

林斌手上沒有漢國的全境圖,他卻也是知道淮南王等三王卻是是被劉徹從三個方向圍了起來,曆史對劉安的記載似乎也不是很多,最著名的也就是向竇老太太進獻《淮南鴻烈(也叫淮南子或是淮南王書)》的橋段,再則劉安治理封地好像很不錯,淮南一帶本也是初漢時期的魚米之鄉,淮南國十分富庶,淮南的人似乎也十分尊敬劉安?

陳汐大咧咧:“那個劉安確實奇蠢無比,反意被劉徹所查卻不就勢而反,如今三麵合圍,想反恐怕也反不起來?”

蒙詔卻是不同意陳汐對劉安的評價,蒙詔在漢國安插了許多細作,諸侯王那邊有勢力的王爺也當然會安插人。他對劉安倒是頗為欣賞,當下稍微有些不悅:“劉安此人學富五車、頗具文采,平素好讀書鼓琴、廣置賓客,乃賢王也!”

甲賀低頭不語,他以前是蒙詔的部下,現在雖然平起平坐了,但是對蒙詔總還是保持應有的尊敬。

蒙詔又道:“在朝政之中劉安亦有個人見解,治理淮南有道,不重賦稅,體恤百姓;治下不缺衣、不少糧,民眾皆稱得此國主乃幸事。”他口風一轉:“可惜淮南王對其父被孝文皇帝流放致死一事耿耿於懷,心恨劉恒一係子孫,自認乃為劉邦嫡係一脈,發下宏願此生必將劉恒一脈拉下帝位,以解心頭之恨。”

林斌樂嗬嗬笑說:“說到底啊!劉安就是一個老謀深算、野心勃勃的家夥,他隻不過是絞盡腦汁要把劉徹拉下皇帝的寶座,自己取而代之而已。隻不過呢,劉安是顯得優柔寡斷一些,別人都舉起刀要剁下去了,他倒好,猶猶豫豫、舉棋不定,光顧著繼續招兵買馬,不懂把周圍的險要地段控製在手裏。現在劉安處在了絕對的被動地位,充其量就是一個石子丟進水潭,蹦一個水花就沒影了。”

呂炎笑容有些詭異:“此事難說。不知大人可曾發現了?漢國為何計算我軍之後示弱,不惜任我軍自由進出漢國邊境,百般忍耐?”

這根本沒什麼好說的,劉徹已經錯誤的刺激了一次林斌,而且那一次算計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沒能把林斌死死拖在河朔。現在匈奴人戰敗了,林斌從河朔退兵,這就等於是把大包袱丟給了漢國,可能還要加上一句“漢國自己對付匈奴人去,惹怒了我,我就揮兵南下”,劉徹不管是為了鞏固邊陲還是對淮南王施壓都不得不退兵。

為什麼鞏固邊陲?劉徹不單單是在防禦匈奴人,漢國更多的是擔心林斌和劉安糾結在一起,如果林斌和劉安來一個強強聯合、舉兵叛亂,內守外攻之下就變成了漢國被內外夾擊,經過一場曠日持久的兩麵作戰,那時就算漢國平定了淮南王內部的叛亂,國力必然受損,北疆數郡也肯定會被林斌攻下。劉徹失去了北疆數郡就等於丟掉了漢國的半壁江山,林斌南下的道路變得暢通無阻,進而把在內戰中消耗得差不多的漢國整個吞下去也不是不可能。

“劉徹必需示弱啊!沒見到劉婧近日來顯得緊張無比,多次在進行試探?他們就是在怕我被劉安說服了,真的聯合起來內外夾攻漢國。”

呂炎的眼睛霎時變得比燈籠還亮,他****嘴唇,模樣像極是一頭餓狼,轉悠著綠色的眼睛,語調低沉無比:“以末將和氐族的交情,若親身趕往南部必能說服氐族王與大人聯合,立時大人聯合劉安三王,再有氐族相助,滅掉漢國,進主中原指日可待!”

蒙詔、陳汐、甲賀三人稍微一愣,他們細想一下,得出了結論,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還真有七成把握能夠入主中原,情不自禁的看向自家大人。

“你們都是這麼想的?”

呂炎重重點頭,跟著陳汐也是猛點頭,隻有蒙詔和甲賀沒有任何表示。

林斌微微點下頭,他就是不說話。

說實話,林斌攻占漢國沒什麼興趣,這裏的沒興趣不是不想看見同族操戈還是什麼,隻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了。不過要是真的能那麼容易攻下漢國,林斌也會假裝很不情願的被部下‘脅迫’,然後就這麼‘十分無奈’的揮兵南下。但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漢國真是那麼好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