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猛士》 :一代梟雄(1 / 3)

“我不明白!他們都殺進了河朔,為什麼還要耗時間,直接發兵攻殺不是很好嗎?”

莫納黎的聲音很雄厚,配合著滿身的肌肉,給人一種爆發力十足的感覺。

在中行說眼裏,右當戶莫納黎作戰很勇猛,對依稚斜的忠誠度也不用懷疑,是一把好刀,就是蠢得很不可愛。

中行說雖說不承認自己是漢國人了,但是仍然以自己擁有的知識感到驕傲,他的驕傲來自於華夏文明所孕育出來的知識,麵對依靠本能和椎嫩的野人還是有一定的優越感。其實他心裏看不起這些蠻荒的野人,不過也正因為這些人沒有知識,他才能在匈奴混得風生水起。

依稚斜有讀過漢國的書,他喜歡的是一個叫法家的學派,認為那是治國最需要的學說,不過學最多的卻是行軍打仗用的兵家,可惜能夠得到的兵書有限,隻了解嚴厲治軍和幾個簡單的陣法。有了這一層次的影響,他對部下的軍紀要求很高,對‘令行禁止’十分看重。

依稚斜手底下也有一支‘狼騎’,是右穀蠡王庭最為精銳的騎兵,也是隻聽從他軍令的軍隊。依稚斜立誌要學習冒頓,要用自己的才能重新讓變得衰弱的匈奴重新恢複榮光。

由於受到中行說的影響,依稚斜其人對漢國也十分有敵意,這兩個人是匈奴人中對漢國敵意最強的人。他們有共同的想法,認為匈奴如果想真正強盛起來,隻有在把漢國打敗後才能實現。

不過,這兩個人裏麵中行說的‘理想’要‘偉大’和‘崇高’許多,依稚斜隻是想要消耗漢國的實力,用擊敗漢國來表示自己的強大,中行說卻是想要顛覆整個漢國,最好是匈奴能夠入主中原,把漢國徹底抹掉。

“別著急。”

中行說眼裏閃動著狡猾的陰森,他經過詳細的研究,發現林斌這個人很奇怪,行事作風總是自相矛盾,一方麵對漢國有敵意(防備)、一方麵卻屢次幫助漢國,但最終也落個‘流浪’塞外的下場。中行說建議小打小鬧是想要拖時間,看看能不能將對漢國很不滿的林斌策反了,再則便是漢國即將有大麻煩,如果林斌‘愛護’漢國的毛病沒改掉,很可能退回去,那時不費一兵一卒重新奪回河朔還是很有希望。

“我們的大軍(匈奴)在和西域人作戰,能不能重新控製住西域對我大匈奴來說非常重要。前線缺兵少糧,能夠減少傷亡,集中兵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先把西域打下來是最好的結果。”

依稚斜隻是聽,他對中行說十分看重,幾乎是做到了言聽必從的地步。依稚斜認為有當過漢國人的中行說比較了解漢國人的心思,應該是想到了什麼方法來對付林斌,決定先看看中行說能夠做到哪一步。其實依稚斜是不想自己的兵力被消耗在河朔,河朔是右賢王的地盤,要消耗兵力也是應該由右賢王去消耗。

“奴臣以為,還需要做另外的準備。我們可以和林斌談,但也要做殺掉林斌的準備。在見麵時可以安排神箭手,如果林斌不降、不退,大王子可以發出信號,將林斌射殺。林斌死了,因為林斌威名而聚集起來的百萬部眾和數十萬軍隊必然會自己亂起來,那時隻要大王子有足夠的手腕,百萬部眾和數十萬軍隊都是大王子您的。”

潛在台詞不必再往下說,以實力說話的草原,依稚斜要是能夠得到百萬部眾和數十萬軍隊,草原就該由他做主了。

莫納黎自言自語:“可能嗎?”

中行說不滿地看著莫納黎,頗為有些激動:“為什麼不可能!林斌的崛起也隻是這一兩年的事情,雖然有威信,但是部下對他能夠有多少忠誠度?”

依稚斜突然開口:“不對!”

中行說和莫納黎錯愕地看向依稚斜,兩人表情滿是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