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垣斷壁燃起焰火,灰色煙柱冉冉升向天空,咆哮的戰鼓聲突然間斷,被陣陣蒼涼所代替。
“喲嗬——喲嗬——”
有如狼嚎一般的吼叫響徹,三千餘身穿獸皮草,脖子上佩戴骨鏈的騎兵揮舞手中的彎刀,他們在號角聲中再一次驅動戰馬趕往下一個戰場。
戰死者的屍體躺滿了大地,青草綠地被灑滿了鮮血看去殷紅斑斑,被野蠻推倒的石牆邊上,石塊堆不斷瑟出了血液,視線移動,偶爾能夠看見石塊堆伸出人的肢體。
牆前約三百步的距離隻有少量的箭矢,牆麵上卻插滿狼牙箭,中箭的身穿灰色和黑色戰袍的先秦兵躺滿了支撐點,他們屍首大都向著西北麵,可以想象是在備戰中中箭身死,很多士兵死前沒有手握兵器,從臉上驚慌中帶著惘然的表情判斷,他們是遭受了突襲。
風呼嘯地吹,豎立於石堡最頂點的黑龍旗獵獵嘶響,在沒有人為的情況下,係住黑龍旗的繩子自行斷裂,大風卷過,旗麵飄了起來,它被風卷著吹,一直不斷的飛……
望荒原,某些地段的草皮好像被犁了一遍,偶爾還能看見一隊一隊的騎兵馳騁而過,大約一個時辰不曾間斷。等待再也沒有新的騎兵隊出現時,荒原並沒有恢複寧靜,難聽的禿鷲嘯聲歡快,以死屍為食物的腐食動物像極鼻子靈敏或者眼神銳利,被戰場的遺體吸引,成群結隊的煽動翅膀飛來。
代表不詳的動物收攏翅膀停在戰死者的遺體上,尖銳的爪子不斷刨挖灰色的戰袍,尖嘴往下一啄,高高濺起的鮮血拋灑在灰色的羽毛上。一隻禿鷲還要伸縮頸部往下啄的時候,利箭的破空聲非常突然的響起,對危險非常敏感的禿鷲幾乎是一個瞬間就拍翅而起,三棱箭沒有射中,直接從禿鷲翅膀的縫隙穿過。
弓弦的崩彈再次響起,已經完成展翅的禿鷲頸部中箭,被慣力拖著飛出去釘在一杆木樁上麵,霎時數以百計的禿鷲發出難聽的叫聲拍翅飛走。
“要是讓副統領知道你射空了箭,保不準要挨鞭子。”持弓的漢子毫不留情的嘲笑,他身穿紅色戰袍,甲胄左胸印有一個隸書‘豹’,右胸則是一串這個時代絕對沒有的數字:“又一個先秦的石堡被攻破了。”
先前沒有射中禿鷲的青年人穿戴亦然,他看著被釘在木柱上的禿鷲,抬手就是給自己的腮幫子來一巴掌,清脆的‘啪’聲之後,他悶悶地說:“這是第七個了,不知道其它方向的袍澤探查得怎麼樣?”
另外三個站在旁邊飲水的漢子催促:“李曉,石泰,你倆快些兒。等著回去稟告副統領呢!”
李曉、石泰等五人又是檢查了一遍戰場,發現沒有任何活口策馬離開。
他們稱呼的副統領是虎豹騎軍的新軍銜製度。
‘十部五軍’,十部統稱漢族十部,每一部都有自己的名號,設都統一名,副都統五名。
十部又有三個司:權政司、民政司、執法司。它們作用是:征召兵員、管理民政、監察部族治安。
五軍之中,每一軍設立統領一名、副統領五名。麾下建製與漢軍沒有區別,由上往下:都尉、校尉、司馬、曲長、屯長、隊率、什長、伍長。每一名軍官都有自己的職責所在。
為了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也因為有了蒙昭的加入,林斌完全把秦朝時期的軍功獎勵方案搬了過來,畢竟用那一套‘上士’‘中士’‘下士’之類的軍銜怎麼聽都覺得別扭,不過他也並沒有完全的硬搬,而是適當的減去了幾個。
爵位製度,設置自秦國商鞅變法,以賞軍功,共分二十級: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徹侯以一縣為食邑,並得以自置吏於封地;關內侯有食邑、封戶,隻能衣租食稅而已;大庶長以下十八等,皆有歲俸。臨戰,斬敵首一級(顆),即賜爵一級。秦朝、漢朝沿用此製。
林斌自覺封侯不適應於虎豹騎軍,隻到大庶長就打住,但他也沒有公布出去,畢竟還是要給已經到了十八級爵位的將領一個繼續奮鬥的目標。索性爵位軍功製度初立,根據以前的戰功累計虎豹騎軍之內最高的軍爵也不過才是第八級的公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