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成敗論英雄?賢弟此言雖好但如今為兄甚憂失關之責,若今上深究,周都尉已然戰死疆場,身死得保家業,為兄難啊!”
李椒擺出愁苦表情,握住樽盞的雙臂作勢一抬向林斌請酒,他幾天和林斌相處下來,兩人因為都有意深交漸漸相熟,彼此之間都明白講清楚了一些事情。現在,李椒心憂失關之責正在向林斌討教應對之法。
林斌知道雁門都尉周元在關破自刎的消息委實痛惜了一把,因為在周元自刎,李椒撤退不到兩個小時內林斌就率軍從後方攻擊遊牧民族聯軍。痛惜歸痛惜,過去了的事情再怎麼去想也沒有用,他現在更加注重的是戰事已經接近尾聲,今後應該怎麼發展。
從李椒這裏,林斌知道了一件事情,原來自己的善戰之名已經傳到了漢境之內,長安也因為這一次異族入侵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多受詬病,現在老百姓所爭相傳頌的是虎豹騎軍擊敗了入侵的十五萬遊牧民族聯軍,而不是漢軍。
輿論的壓力給當局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在傳頌虎豹騎軍善戰的同時林斌的名字也變得家喻戶曉,差不多隻要是有人聚集的地方,總會聽見有人在談論林斌怎麼領導虎豹騎軍痛擊入侵的遊牧民族聯軍。
如果林斌是漢國的將領那或許還無所謂,問題就在於林斌沒有漢國授予的官職,迎戰遊牧民族聯軍的軍隊也不是漢國官方的軍隊,誰都知道那支善戰的軍隊是林斌的部曲,這讓主管漢國軍事的太尉屬感到無比的尷尬。
在不得已下,隻有隱晦的領導輿論,公布了林斌是南宮公主家將的說法,希望以此來改變輿論的發展方向,將輿論引領往對皇家有利的方向。但是當局的反應太慢了,引領輿論的動作非但沒有起到效果,還產生了一種新的說法,說有人想要貪墨軍功,抹掉林斌在抗擊異族入侵的功績。
林斌知道這些事情後的反應是有喜有悲,是個人就會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被傳頌、被人記住、被人喜歡,把自己當成英雄,問題是在輿論決定一個王朝興衰的時代裏,有時候越出名下場就越慘,他絕對不希望自己因為名聲太過響亮而被當權者顧忌。
林斌目前麵臨兩個選擇:
其一就是散布消息,自己的確是南宮公主的家將,將所有功績歸屬到皇家身上,這樣不但能得利還能從皇家那裏得到實際的好處,但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就要考慮是不是會讓麾下的將士們不滿。畢竟虎豹騎軍大部份對漢國並沒有什麼歸屬感,相反地,某些將領對漢國的恨意甚至超過了對異族的恨意,如果這一部份將領因不滿功績被侵占產生了芥蒂,以後虎豹騎軍就將麵臨重新劃分職權的局麵,這並不是林斌所想要的結果,這麼做的話隻會讓手底下的人離心離德。
其二就是任由事情自己發展下去,自己來個閉口不言。這樣做的話有一定的風險,如果皇家認為自己是懷有目的所以在皇家需要的時刻不表態產生負麵影響,虎豹騎軍今後就不但需要應付草原方向的威脅,還要被漢國傾力打壓,這更加是沒人願意看到的結果。
林斌將樽盞中的濁酒一口喝光,輕輕放下樽盞很明顯地歎了口氣,“李兄的事情好辦,書寫率軍強攻而下,力戰奪回關隘,這裏除了是你的部將就是我的部曲,我不說出另外的話,誰敢說事情不是這樣?”
李椒呆了呆,隨即感激地又替林斌滿上,“賢弟之盛情,兄愧領了。請暢飲此盞!”
兩人相請而飲。
李椒沉默了一會,說道:“賢弟之憂慮者,乃是今上如何看待此事。今上多次與家父言道,賢弟救護公主之功掛記在心,隻因朝野多事尚才無法表彰。以家父之見,今上對賢弟甚為可喜,若不如此,為何傾力相助賢弟資辦軍械啊?”
林斌心裏不以為然,皇帝若真的看重早就賜官加爵了,畢竟救護公主的功勞擺在那裏,然而皇帝是利用他吸引門閥世家的注意力,這才給了軍資,其他什麼表示都沒有,要是早就賜官加爵現在朝廷也不會麵臨輿論的壓力。但是呢,林斌表麵上還得裝出一副感恩的模樣,“今上之情,某不敢忘。”
李椒又道:“賢弟啊!如今富貴擺在眼前,為何靜默不語?若賢弟親寫書信遣人送往長安,今上必大喜,此前諸功與今番護國之功兩相交合,封侯亦非難事!”
林斌含笑頷首,作出傾聽狀。
李椒大手一揮,激動無比,“以兩萬之軍遊戰邊塞嚐得百勝,此乃不世之功也!今番庶民多有傳頌賢弟善戰之名,賢弟亦被公主看重,若所做得當,懷抱皇家貴胄之軀又有何難?兄但聽一事,望賢弟如實相告,不知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