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戍》 :尷尬局麵(求月票)(1 / 2)

“李椒?為什麼是他?雁門的都尉難道又陣亡了?”

林斌來到漢朝時剛好是雁門都尉陣亡的時間,這也才有長達兩個月的匈奴之禍,雁門在那場浩劫中人口整整減少了五成,雁門的邊軍也似乎陣亡殆盡,要不是中央政權廣征良家男兒補充,雁門根本沒有任何兵力可言,就是新的雁門都尉也還是從長安緊急調派,沒想時間都這才過去半年,都尉又陣亡了!

在漢初的時候,若說哪個郡縣最為危險,雁門絕對算得上是前三個,隻因雁門這個地帶靠近高闕和雲中,左邊是左賢王部的老巢、右邊是右賢王部的老巢,被夾在中間的雁門成了最容易遭受攻擊的邊郡。每次匈奴隻要在冬季雪災中遭受損失,不用打任何的招呼,各個匈奴俾小王就會嘩啦啦成群結隊的往左右賢王那裏訴苦,而怎麼找回損失?左右賢王大手一揮“搶漢國!”,這就是所謂的找回損失。

林斌悶悶地看著那杆上書一個大大‘李’字的戰旗,如果是李椒的話,他還真不能不賣一個麵子,畢竟來到漢朝已經七個月早已經不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渾人。古代最講求的是什麼?就是一個情份!雖然李當戶沒有幫到林斌什麼忙,隻是簡單的把林斌引薦進入漢軍,少了一道檢查身世的手續,但這也是一個情份,外麵講到林斌怎麼從戎的,首先就會提到李當戶的名字,然後才會提起林斌的事跡,這就是所謂的引薦。

引薦在古代屬於非常重要的手續,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被引薦者就打上了引薦人家族的烙印,就像現在的林斌,人們普遍認為他是李廣一係的人,無論林斌做什麼,李廣多多少少都需要擔一點責任。當然,如果林斌做出一件事情回報李廣一係的人情,再當著某個門閥世界的麵否認自己是李廣一係,這也就兩不相欠了。

林斌仔細思量,自己一直以來的作為,說好聽了就是膽識過人、智勇雙全,說難聽了就是不知死活、離經叛道,可以想象李廣雖然沒有聯係,但是暗中肯定捏著一把冷汗,深怕自己做出一些有害他家族的事情。

現在林斌屬於無根之人,如果他想在漢國發展的話就必須進入一個門閥世家作為過渡,讓漢國的老牌門閥世家能夠接受他存在的事實,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無論是想自立門戶或者繼續跟在所屬的門閥世家,這都已經不是很重要,畢竟存在必然有它的理由。

曾經一段時間林斌的思緒一直很混亂,有那麼點不知道該怎麼定位的錯雜感,一路廝殺過來時時刻刻處於為生存而拚搏的狀態,到了可以思考的時候,已經是統領萬軍的首領,麾下的人多了意見也自然多,再也不能獨自決定自己的去路,搞成現在這般進退不得的尷尬局麵。

現在林斌要是沒有欲望也不在乎生死,他大可以放棄去想那麼多,直接甩甩袖子單純的做一把隨時都可能被拋棄的刀子。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不但有了欲望還很在乎自己的性命,所謂的欲望倒不是建立千秋工業,而是統兵久了自然而然產生的對強權的需求。

因為有了矛盾的想法,林斌才一直模糊化的處理那些人際關係,就是劉婧問起對李廣一係有什麼想法的時候,他都是毫不否認地表示對李廣的尊敬和佩服。

華夏人都講求一個‘根’字,人不能無根,無根不立,所謂的根就是牽掛,總是需要讓其他人認為自己有所牽絆,這樣才能給人一種穩重的感覺,上位者用起來也比較放心,這就是華夏人普遍的心態。

林斌從劉奕翠那裏得知一件事實,李廣現在是衛尉,算是比較有權力的武將之一,因為李廣在宮中做事,知道的事情比其他多得多,也因為和皇帝接觸比較多,了解皇帝的想法,這才擔待了那麼多壓力沒有出口否認李當戶說把林斌引薦進軍中的事情,另一方麵還隱晦的讚賞林斌的善戰。這都是在進行政治投資,賭的就是林斌能被皇帝重用。

“李廣……的次子李椒。林炎隨我出關,其他人原地警戒!”

“諾!”

林斌轉身走向梯道,他依稀記得李椒似乎也是在邊郡力戰而死,具體是什麼時間史書上沒有記載,好像是隨同一郡都尉和三千漢軍士卒被異族攻進城後全軍覆沒。他來到城下早有親兵牽來了坐騎絕影,絕影高大神俊,耐力亦十足,披甲之後的絕影更顯威武姿態,牠見主人到來‘哼哼’著靠上去,用馬首碰觸主人身上的甲胄來表示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