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戍》 :‘蝗蟲’過境(月底了,求月票)(2 / 3)

一番解說又讓林斌大長見識,對其被一圍就嚇得乞降也就沒什麼疑問了。林斌聽公孫宏講這些無姓小族戰力不強,馬上打消改編為隨戰仆從的念頭,一個新的想法韻應而生,既然擅長放牧不擅長作戰,何不吞並掉專門用來為自己牧養戰馬?

“你確定這些無姓小族一旦被吞並有機會就會逃跑?”

“非也!乃是生存無望必然逐竄,若大人全力庇護,且善待之,必服順。”

“那匈奴等種族為什麼不進行吞並?為自己專門放牧也好啊!”

“呃……?大人有所不知,匈奴等種族乃有自己的牧民,若吞並此類無姓小族,本部牧民必視為搶奪自己牧場,生性不容,所以……”

林斌終於明白了,也就是說匈奴人有專門的牧民,一個部落所擁有的牧場有限,牲畜的食物也自然有限,部落首領不願意吞並一群沒戰力的廢物,生性崇拜勇士的牧民既看不起軟弱的無姓小族又不願意牧場被占,這些個無姓小族成了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隻要求無姓小族定期上貢,這也才有‘牧養人’的說法。

其實現在的很多人都沒有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匈奴人的製度是奴隸製,他們攻占下一塊領土的時候是奪其民成為奴隸,領土的擴張也隻是留下很少的軍隊由‘相’率領,駐紮軍隊鎮壓當地反抗的種族。

匈奴人不懂得治理民政,占領地的民政都是由當地人來做,由‘相’進行監督,采取的是‘上貢製度’,匈奴人要的是人口和貢物,不事生產,他們基本不去理會當地人執行的是什麼民政。這樣的製度存在巨大的漏洞,也就是說匈奴雖然強大,但是限於製度的關係,匈奴人的社會結構非常鬆散,部落分布也相隔太遠,在通訊手段落後的條件下,除非是遭受強烈的生存危機,不然根本不會快速集結起來。

林斌見那三騎相隔五十步就下馬成伏地拜服姿態,他也懶得去和這些無姓小族廢話,直接讓公孫宏過去交涉。

事情出乎眾人意料,公孫宏很快就回來,他帶來了好消息,以致讓眾人感到十足的發懵,有點兒沒明白怎麼那麼快就辦好了?

“卑下隻言,過順者,生;違逆者,死。他們便服順了。”

林斌暗地罵了句“******,真是一幫軟骨頭!”,心下總算明白這些無姓小族為什麼沒人願意吞並,就是殺都懶得殺了。一陣鬱悶後他卻恍然,這些無姓小族沒有戰力,如果不是這樣的姿態,恐怕還真沒辦法生存下去,這也算是無姓小族的一種求生技巧,沒見公孫宏剛剛還說他們一有機會就會逃掉?

“將他們繳械圍在中軍,我們繼續前進!”

軍號一吹,大軍重新動了起來,將士們見到剛剛那幅景象也是感到莫名其妙,有士卒靠過去與無姓小族的部眾接觸,發現這些無姓小族與他們所理解的戎人不同,乖順程度讓他們有點兒想笑又笑不出來,隻因乖順得太過謙卑了,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公孫宏領了一個老頭兒過來見林斌,那老頭兒滿臉堆著謙卑的媚笑,一見麵就用半生不熟的漢國話向林斌致意。

“你就是他們的首領?”

老頭兒在馬背上彎腰,曲臂行禮,“尊貴的、善戰的漢國大將軍,在您麾下善戰的、數量多得不可思議的大軍勸導下,您的威武讓我們戰栗。我們已經歸順,現在您是我們的主人。”

林斌莞爾,覺得這老頭兒很滑溜,應該是一個人精,也不廢話,“你叫什麼名字?對九原、雲中、桑喀的路熟悉嗎?”

“熟悉,熟悉!”老頭兒報出一個怪怪的名字,說他叫入稀。

林斌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所謂‘入稀’就是快死了的意思,到是很貼切,但他不喜歡這麼拗口的名字,按照草原的風俗,既然已經歸順那麼他就資格重新賜名……

“改了!叫林……”

“大人!”

林斌疑惑看向公孫宏。

“大人之姓豈能隨意賜予奴隸!”

林斌沒那麼多講究,覺得無甚所謂,徑直對老頭兒喝:“以後你們都姓林,是我的奴仆。懂了?”他看老頭兒在發怔,以為不懂,很是不耐煩,“姓林!你從現在起叫林稀,那些個部眾也都姓林。以後隻能自報林姓,全部學漢國話,明白?”

公孫宏無語以對,現在有姓氏的可都是顯貴的人,特別是在草原姓氏不是隨便可以稱呼的,有很多部落就是因為單純的一個姓氏而大動幹戈,族亡人死的事情大把大把。而在漢國雖然沒有特別講究,但是有姓氏的人也總是比沒有姓氏的人驕橫和高高在上,也就是說姓氏非常重要,不能隨便冠在別人頭上。

“really?”

林斌沒聽清楚他說什麼,重複問了一起,總算聽清楚發音,一聽之下呆了呆,“哇操!講英文的貨!”

公孫宏驚異,“什麼?英文?他講的什麼話?”

“羅馬語?似乎不對……”

“啊?”

林斌不理公孫宏,他急切的問了老頭兒許多,才知道說這支無姓部族漂浮不定,遇到的種族也就多了,曾經幫助過一支從遙遠西方來到東方的商旅,缺少文化的無姓小族對文化十分渴望幾乎見什麼就學什麼,這也就從西方來的商旅那裏學了一點點英文。

“那支商旅有留下地圖或是文獻什麼的東西沒有?”

林稀,也就是那個老頭兒,他在馬背上發怵了足有一會,討好問:“是不是畫著一些蝌蚪兒一般的文字,有路線圖的羊皮卷?”

林斌大喜,“是!就是那些東西!有沒有?”

“尊敬的主人,這樣的東西有一些,但是……”林稀指著後麵被卷得像是一個大包裹掛在馬背上的羊氈,“現在拿不了。”

林斌心裏的喜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他知道這個世界很大,大得說出去可以嚇死任何一個古人。在他的設想中,如果能活到看見漢國擊敗匈奴,自己又有足夠的軍力,他就想一直向西、向西、再向西!無論是打通貿易商路或是進行戰爭,一路征服過去。

當然,率領軍隊向西目前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林斌現在的目標是攻擊鮮卑和烏桓,但他還是因為得到西方商旅的路線圖而感到興奮。

華夏民族眼中的天地太小了,每次都是征服一塊地域後就停下征服的腳步,這其中有國力的問題,更多是國策和製度的問題。林斌為什麼願意在邊塞?其一是害怕莫名其妙被天子砍了腦袋,其二是想參與對匈奴的作戰,其三……還用說嗎?

夢想總是崇高的,真正做起來卻很難,林斌是名純粹的軍人,但是不代表眼界窄小,他也沒什麼太大的野心,隻是想看見民族崛起罷了。

但是,隨著林斌對漢國的了解增多,他有時候總會想,目前經濟實力強大的漢國。她在當今天子的領導下是擊敗驅逐了匈奴,但是非常奇怪的,漢國獲得了戰爭的勝利,為什麼漢國沒有得到實際的好處?反而耗盡了國力,這才出現‘窮兵默武’這麼一個形容詞。

說起來或許很傻很天真:

林斌知道天子在密切注意自己的動向,他才一次又一次對異族發動攻擊,期望用事實告訴天子,戰爭有另一種打法,戰爭並不是看軍隊的數量來決定勝負,是看戰術素養和士兵是夠精銳,讓天子打消招募全國青壯發動戰爭的計劃,這樣不會太影響人口結構,也不至於讓漢國因為青壯被大部份召集而荒廢了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