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霍去疾出征(2 / 2)

老將軍年老卻體健,聲音洪亮、中氣十足,他又不在乎體麵這種東西,當下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翻來覆去地喊聖祖快點顯靈。那三位王爺隻好閉了嘴,搖旗呐喊的朝臣們也趕緊退回朝班,不敢再多言。

“給老侯爺賜座。”太皇太後疲憊不堪的聲音從珠簾後麵傳出來,安撫道,“老侯爺快快收聲,不可在殿前失儀。”

忠信侯給太皇太後一禮,抽抽答答道:“是老臣失禮了,還請娘娘恕罪。隻是老臣實在替聖祖爺難過……”一時竟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太皇太後眼眶也泛了紅。自垂簾聽政以來,她小心謹慎,就擔心行差踏錯誤國。凡是國事,她必與大臣們商議之後才敢下定論,就怕辜負了聖祖的臨終囑托。這才多久,她就覺得心力交瘁,難以為繼。此時老將軍當殿這麼一哭,也勾起了她對聖祖的思念,簡直悲痛難抑。

永泰永和二王見狀,急忙跪倒請罪。朝中刹時便呼啦啦跪倒一小片,小皇帝眼瞳便是緊縮,心中極不舒服。祿親王遲疑片刻,也低下頭顱,悶聲跪倒。

“你們都是先帝的好兒子,個個胸有丘壑,哀家可沒有那麼大的能耐管束你們。起身吧,回府好好待著,讀幾日聖賢書,抄百卷佛經燒給先帝。”太皇太後很快就鎮定下來,果斷關了三位王爺的禁閉。

笑話,咆哮乾寧殿,視太皇太後和小皇帝如無物。這要是聖祖當朝,管你是不是當朝親王,絕對會扒下王袍扔到乾寧殿廣場去打板子。什麼顏麵也沒有了。

三位王爺也知方才失態之下確實有不敬之嫌,旁邊監殿禦史虎視眈眈,他們也需要回去商議對策,便順水推舟認了這懲罰。趕跑了這三根攪屎棍,早朝商議的重點再度落到派誰前往魏國平亂一事之上。

這次,金甲軍大將軍安歎卿出列,舉薦了一個人,讓眾人都非常意外。他道:“……霍去疾在微臣府中學習兵馬戰策,如今已有小成,微臣願舉薦他前往魏國平亂。一則他實在是不可多得的領軍之材,說句不敬輔國殿下的話,他擔任公主府的親軍統領實在是大材小用;二則,魏國代侯乃輔國殿下府中屬官,若是霍去疾領軍,必能與代侯文武相諧,於戰事有利。”

武令媺看了眼安歎卿,不太明白他的真正意圖。自聖祖大行那晚,他莫明其妙問了自己有關監國金龍印的事兒以後,二人之間便再也沒有交集,隻是朝上朝下點頭的交情。難道他當真是愛惜霍去疾的才華,才加以舉薦?

太皇太後便詢問:“玉鬆,霍將軍是你府上的人,你如何說?”

還真是不好推脫,畢竟這事兒權衡一番利弊,於自己這方還是有利的,總歸又多了一員領軍大將嘛。武令媺略一猶豫便道:“回母後的話,兒臣素來對霍將軍倚重甚深。但國事為重,若他當真適合領軍出征,兒臣絕不自私。”

那邊一直苦苦等待回音的魏國代侯拓跋靖急忙出朝班跪請,言稱霍將軍確實是極好的領軍人選。太皇太後與輔臣們再一番商議,便當殿允了安歎卿所奏。到時候,讓他拿著聖旨,前往鎮南軍大都督府調一營兵馬,約摸五千人,前往魏國助魏王平叛。

另外,代侯此時身上有大周輔國公主府正五品官職在身,也不必旁人了,直接委他為欽差,打發他回國。畢竟魏國隻是屬國,大周沒必要派出高官為欽差。就這,代侯已然感激不盡,當殿將額頭都磕破了。

魏國生亂之事已罷,眾朝臣想著很快就能退朝,殿中氣氛一時便輕鬆起來。卻沒想到,忠信侯澹台錚出了朝班,鄭重跪倒向上首磕頭,大聲道:“皇上,太皇太後,老臣甘冒死罪,要給英親王武承緘喊一句冤枉!”

此言一出,武令媺渾身便是一激靈,朝堂內卻是一片死寂。倒不是忠信侯這話有多麼大的威懾力,而是時間相隔太久,幾乎沒有人還記得大周曾經有過一位英親王。

別人還罷了,親王堆裏,永康親王身子一震,緩緩睜開自他上朝便會保持的瞌睡眼,扭頭向忠信侯看過去。恰在此時,忠信侯的目光也遠遠地向這個方向投來。二人目光一觸即分,彼此眼神中卻都多了某些東西。

永康親王慢騰騰地起身,因身子還虛弱,他一搖一擺地走出朝班,同樣跪倒,向上方叩首,恭恭敬敬地道:“母後,兒臣也要為英親王武承緘喊一句冤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