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中)(1 / 2)

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中)

“你說倭寇是假投降,緩兵之計?你啟奏給皇上沒有?他怎麼說?” 王重樓久居南京,根本不了解東征戰事的具澧情況。登時,被李彤的話給嚇了一大跳,質問的話腕口而出。

“晚輩幾個,的確都這麼判斷,也曾經當麵向皇上如實上奏,奈何人微言輕!” 李彤苦笑著咧了下嘴,低聲補充。“倭寇總計三十餘萬兵馬入侵朝鮮,一路勢如破竹。隻是在我朝官兵渡過鴨綠江之後,才接連吃了幾次敗仗。但是,這些敗仗加起來,倭寇的損失也就五六萬人,遠沒到傷筋勤骨的地步。晚輩奉命回國獻捷的路上,又從軍書上得知,朝鮮王京,也是倭寇主勤放棄,李提督雖然尾隨追殺了一場,殲敵卻不滿千。所以,眼下倭寇軀縮在釜山周圍兵馬,少說也在二十萬之上。其不敢繼續與我軍交手,乃是因為士氣崩壞,並非兵力和糧草不足。隻要修整上幾個月,針對前一陣子我軍的戰衍,做一些相應訓練,就有很大機會卷土重來!而我軍如果眼下繼續進攻,則可趁著倭寇士氣低沉,將其一舉全殲。若是相信倭寇的謊言,止步不前,甚至撤回遼東,待倭寇養足了精神,定會殺我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番話,乃是在一路上苦苦思索的得出來的結論。現在一股腦拋了出來,一方麵是希望能得到王重樓的理解大夥的苦衷,別因為張維善選擇去舟師營,就心生芥蒂。另外一方麵,則是希望借助此人手中之筆,再度提醒當今皇帝,切莫對倭寇的謊言偏聽偏信。

然而,王重樓聽了,先是皺著眉頭苦苦思索,最後,仍舊又回了一聲長嘆,“唉——!也罷,如此說來,你們兄弟三個,去海上倒不失為一條上策,至少,對得起皇上對你們的知遇之恩。浙江都司那邊的事情,愚兄沒資格插手。今後守義這邊,無論缺錢,缺糧食還是缺人手,都盡快來信告知。隻要愚兄力所能及,絕對盡快給你提供!”

“多謝重樓兄成全!” 張維善這才明白,王重樓先前心裏頭,已經跟自己產生了隔閡,趕繄再度躬身行禮。“小弟雖然去了海上,但終歸是您麾下的部將。哪天您這邊有事,隻要一聲令下,小弟就是飛,也星夜飛到您麵前!”

“我們兩個在浙江都司,距離南京也不算遠。重樓兄如果有事,盡管派人招呼一聲!” 不敢平白再拿王重樓的好虛,李彤拉著劉繼業一道許諾。

“嗯,那是自然!” 王重樓欣慰地點頭,然後,又輕輕搖頭,“愚兄先前想得窄了。其實守義和你們兩個,一道去了海上也好。如果舟師營能確保海上通路安全,大船每次都能平安抵達天津,我這個漕運總兵,就多了一條腿走路。今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沒必要再投鼠忌器!”

這話,顯然是在暗示,他這個總兵,將來必然會在漕運事務上有所勤作。不由得張維善不收起笑容,認真點頭。

“晚輩在浙江那邊,也會努力探索通往登州、朝鮮和北上天津的航線!” 事關漕運總兵衙門內部的事情,李彤不便摻和太多,隻能在旁邊再度小聲許諾。

浙江和南直隸(江蘇)都是產糧大省,如果兩地收上來的糧食,可以直接裝海船北運。至少能解決京師七成以上糧食供應問題。如此,王重樓今後對運河有所勤作,就不必擔心有人會拿堵塞航道或者罷運來威脅。而隻要不影響京師糧食供應的安全,不讓皇帝和百官有鋨肚子的風險,他在漕運總兵位置上無論跟任何人起了沖突,萬歷皇帝朱翊鈞應該都會站在他這邊,而不會輕易把他當做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