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清流 (下)(1 / 3)

第十五章 清流 (下)

鯨吞朝鮮,是因為試探過後,倭寇發現朝軍果然如傳說中一樣虛弱。

一部分倭寇主將不想進攻大明,是因為他們早就知道,明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他們有可能偷難不成蝕把米。

道理很簡單,邏輯上也基本能自圓其說。但是,聽在人耳朵裏,卻愈發讓人憤怒莫名!

如果當初小野成幸和池邊永晟等賊,在南京遇到的不是李彤、張維善兩個以及兩個的家丁,而是當地的衛所兵,他們過後會得出什麼結論?

如果當初王重樓沒帶著李彤、張維善和兩家的家丁及時趕到八卦洲糧倉,李如梅、李如梓和洛七等勇將也沒來江南遊玩兒,單憑八卦州裏那些隻懂替長官種地的衛所兵,大明能不能保住儲存在八卦洲的那幾百萬石百姓血汗?!

如果池邊永晟和小野成幸等賊成功放火燒掉了八卦洲糧倉,並且得出明軍不堪一擊的結論。倭軍第一番隊,會不會依舊止步於鴨綠江?宇喜多秀家、黑田長政,島津義弘這群野心勃勃的強盜頭子,會不會追著朝鮮國王的逃命腳步,直接殺進遼東?!

……

答案,像禿頭上的虱子一樣簡單。特別是在李彤和劉繼業這種軍中勛貴後人眼裏,更是不用仔細思索,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大明朝其他地方的軍隊,可不像遼軍和浙軍一樣驍勇。前者之所以善戰,是因為常年與蒙古人交手,從來沒機會鬆懈。而後者,則是因為戚繼光將軍的餘澤尚未被揮霍幹凈 ,軍中許多宿將,還都是戚少保手把手教出來的親近弟兄!

而其他各地大明軍隊,無論是營兵也好,衛所兵也罷,其實早就蛻化成了各級將佐的奴仆和佃戶。除了設卡勒索百姓和種地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本事。遇到規模大一點的土匪,都會望風而逃。更甭提上戰場去麵對洶湧而來的倭寇!

這種情況,非常令人擔憂。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情況,還愈演愈烈。

雖然投筆從戎的時間不能算太長,李彤和劉繼業兩個,卻早就發現,遼軍和浙軍,也都在退化。並且退化的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如果哪天,連遼軍和浙軍,也都墮落到與其他地方兵馬一樣的地步,大明該拿什麼來捍衛自己廣闊的疆域?

如果哪天,大明遇到了一個遠比倭寇強大的對手。其像倭寇鯨吞朝鮮一樣,傾巢殺向大明,殺向江南。江南的父老鄉親,將會落到何等淒慘的下場。

雖然常言說,人生無百年,何來千歲憂?可有些時候,在特定場合,經歷過一些特別的事情,你就無法不往多裏想。

而想得越多,越是憤懣,越感覺無力,越恨不得殺掉一切潛在和明麵上的敵人,永絕後患!

“行了,別再打了,再打他就死了 !” 眼見著小西飛求饒的聲音越來越小,而劉繼業的拳頭越落越重,史世用終於低聲勸阻。

唯恐自己的話引起誤會,將目光快速轉向李彤,他繼續補充,“此人畢竟順利幫咱們找到了倭寇的糧倉。答應放過他又將其殺掉,有損我軍聲威。另外,這人既然背叛過倭寇一次,就會背叛第二次。留他一條小命兒,將來老夫這邊也許能用得上!”

“世叔放心,繼業下手有分寸!” 知道後半句,才是史世用想要表達的重點,李彤笑著點頭。隨即,上前輕輕推了劉繼業一下,低聲勸告:“別打了,那麼多倭寇,你光打服他一個,無關痛瘞。留著點力氣,不如今後戰場上去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