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急援 (中)
“大哥……” 李如梅鼻子發酸,胸口像堵了一團鉛塊兒般又悶又疼。
這一刻,他終於明白了自家哥哥的良苦用心!大哥在賭,拿自己陣前廝殺半輩子才換回來的功勞和名聲,為大明賭一口氣,為所有東征將士賭一個未來!
如果朝鮮王京順利拿下,即便因為朝政勤滂,東征半途而廢,大明也已經替朝鮮光復了所有都城!盡到了天朝上國的責任,也對周邊的所有藩屬都有了交代。
而這場援朝之戰起於鴨綠江,暫時止步於朝鮮王京,對於大明將士來說,雖然不是完勝,也足稱顯赫!無論誰做了首輔,都不能將兩眼一閉,硬生生昧下弟兄們的克敵破城,斬將復土之功。(注1:明代軍功有多中國統計方式,而擊敗敵軍和奪取城池,價值遠高於單純上繳首級。)
如果倭寇不甘心,喘息之後,再度興兵北犯。隻要朝鮮王京內還有大明的一支偏師,就足以拖住其腳步,令其無法向黃海,平安、鹹境三道發起進攻。
作為天朝上國,大明可以因為內鬥自己下令東征半途而廢,卻絕對沒有哪個大臣敢腆著臉說出,將所有剛剛為朝鮮光復的國土,盡數拱手讓給倭寇。屆時,無論朝堂上的內鬥,分沒分出結果,天兵再度主力入朝,都會成為定局!
當東征再度被提上日程,無論那是多少時間之後,大明將士都可以拿朝鮮王京為根基,揮師光復其餘四道,重現今日輝煌!
“你替我看好開城,直到宋經略前來督戰!” 李如鬆仿佛每聽見弟兄聲音裏的哽咽,笑了笑,脊背卻挺得比鬆樹還直,“在此之前,無論我那邊是否順利,你都不得離開此地!”
“大哥,宋應昌的話未必可信!” 猛然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李如梅伸手拉住了自家哥哥手腕,“他跟你一向不睦!他派人故意透漏給你王錫爵成為眾矢之的的消息,未必按的是好心!對,他極有可能是忌妒你破城克敵之功,所以才故意編造謊言乳你方寸!”
“胡說,宋應昌沒那麼賤!” 李如鬆像哄孩子般,拍了拍自家五弟的手背,笑著搖頭,“這回,你真的多心了。姓宋的跟我不對付,此事兒大夥有目共睹。可他卻算得上個君子,絕不會把私人恩怨,放在國事前頭!”
“大哥,知人知麵不知心!他如果是個君子,怎麼可能為了搶功,故意放跑了加藤清正?!” 此時此刻,如果有人跟自己一道質疑宋應昌的品格,李如梅肯定對他三叩九拜。那樣的話,大哥就會繼續穩紮穩打,而不會著急早日去拿下王京。那樣的話,明軍就幾乎立於不敗之地,隻要步步為營向前推,就能在一年之內,將倭寇推入大海。
“老五,你不懂!” 李如鬆用右手強行將自己的袍袖從弟弟手裏抽出來,繼續笑著搖頭,“排兵布陣,臨陣決斷,你都不比我差,唯獨這做官的門道,你與我還相差太遠。且不說宋經略憑著一封信就嚇退了加藤清正,讓弟兄們少流了多少血。就憑他每次跟我爭鬥都能控製得住分寸,就值得咱們兄弟佩服!”
“大哥,你說啥?你佩服宋應昌?” 李如梅聽得滿頭霧水,質問的話語裏,立刻帶上了地道的遼東腔。
“嗯!” 李如鬆點了點頭,臉上的笑容好生苦澀,“朝廷委了我做禦倭提督,又委他做備倭經略,原本就是為了讓我們倆互相牽製。他如果不跟我鬥,才是失職!”
唯恐李如梅聽不懂,頓了頓,他又苦笑著補充,“四萬八千大軍呢,還是大明最善戰的精銳,都交在我一個人手裏,朝廷怎麼可能放心?宋經略跟我鬥,才說明這支勁旅還在朝廷掌控之內。若是哪天宋經略不跟我鬥了,反倒天天說起了我的好話,那北京城內,得多少人睡不著覺?!”
“大哥——” 李如梅終於控製不住,兩行熱淚,緩緩淌了滿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