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中)(1 / 2)

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中)

“孬種,別跑!” 劉繼業大罵著追了一段,就悻然帶住了坐騎。

這不是選鋒營第一次在通川城下將來犯倭寇打得落花流水,事實上,自從明軍替通川城解了圍之後,每隔三兩天,就會有一夥倭寇氣勢洶洶地前來挑釁。人數少則七八百,多則三四千,遠不如當初鍋島直茂率部奇襲崗子寨。所以,每一戰的結果,自然毫無懸念!

特別是在李如梓率部帶著火炮前來支援後,倭寇更沒餘毫取勝的可能。首先,人數上,明軍已經不再少於對手,排兵布陣時不再捉襟見肘。其次,倭寇最大的依仗火銃,無論威力,射程和射速,都遠遜於字母連環炮,往往沒等發揮作用,陣型就被轟得七零八落。最後,也是最重要一點,選鋒營連番取勝,士氣高漲。弟兄們遇到倭寇之後非但不會怯戰,反而唯恐翰不到自己打頭陣,撈不到倭寇的人頭記功!(注1:日本史料對於明軍火炮的威力,又專門描述。認為之所以數十萬打八萬還打輸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火炮遠不如明軍犀利。)

尋常士卒都戰意高漲,按道理,作為幾位核心將領之一,劉繼業也應該意氣風發才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卻越來越提不起精神。每次作戰,隻是在剛剛與倭寇白刃相接際,他還能感覺到幾餘振竄。每當敵軍不出意料地潰敗,他身上的精氣神,就會隨之迅速溜走。仿佛接連吃了二十頓同樣的飯菜一樣,意興闌珊。

“這群廢物,叫囂的時候,一個比一個聲大,逃跑之時,卻唯恐落在別人後頭!” 千總老何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從劉繼業身邊沖過。隨即也放棄了對敵軍的追殺,撩起披風為坐騎擦汗。

比起砍下倭國武士的腦袋,顯然,他更在乎坐騎的健康。哪怕明知道剛剛從自己麵前逃走那名武士,就是今天倭軍的主將。

張樹和李盛、顧君恩三人的身影,很快也出現在附近。同樣沒有參與對倭寇殘兵敗將的追殺,隻管一邊清理鎧甲上的血跡,一邊看起了熱鬧。倒是周圍的朝鮮義兵,因為懷著刻骨的仇恨,殺起倭寇來毫不手軟。哪怕對方已經跪地求饒,也毫不猶豫地圍攏過去,乳刀齊下。

劉繼業再仁慈,也不會阻止選鋒營中的朝鮮義兵,對倭寇進行報復。幹脆撥轉坐騎,走向城門。其他幾位大明將領互相看了看,也飄然轉身,對義兵的行為眼不見為凈。

他們不屑誅殺放下武器投降的敵人,更不屑去跟義兵搶人頭。戰功,他們幾個已經攢得足夠。義兵和選鋒營的尋常士卒,砍下倭寇的人頭還能換軍功或者跟朝鮮地方官員換錢,而他們,哪怕再多砍下上百顆倭寇的首級,也不可能升得更快。

不光是他幾個,隨著不斷有小股倭寇主勤前來“送死”,選鋒營的絕大部分將佐,如今都麵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短時間內積累了太多的功勞,很難要求兵部和朝廷如數兌現。

按規矩,大家夥作為李彤和張維善的部屬,除非立下臨陣斬殺敵酋那種蓋世奇功,否則,官職就不可能躍居兩位遊擊之上。而大明朝的遊擊到參將,表麵看似隻是一級之差,暗地裏卻仿佛隔著一道天塹。如果背後沒有實權人物出手力捧,很多武將的職位這輩子就在遊擊止步。通過三兩場戰爭就封侯敗將的奇跡,隻在話本小說和折子戲裏頭,現實世界中根本遇不到。

“怎麼了,明明我軍大獲全勝,你們幾個怎麼好像全都提不起精神?!” 李如梓帶領親信上前接應,迎麵與劉繼業遇了個正著,楞了楞,皺著眉頭詢問。

他的年齡比劉繼業大不了多少,做人又不喜歡擺架子。所以劉繼業也不畏懼他的官威,笑了笑,輕輕搖頭,“最近幾仗,每回先是你這邊轟上幾炮,然後選鋒營的騎兵再沖上一次,倭寇就潰了。從過程到結果,都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