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略拳拳之心,可表日月!” 袁黃聽得大為感勤,紅著臉向宋應昌施禮。“隻是據我軍渡江以來的戰績,那倭寇每每一髑即潰。照這樣下去,應該用不了太久,就能將倭寇趕下大海,甚至趁勢直搗其老巢!”
“胡說,倭寇的戰力若是如此孱弱,當初就不會隻花費短短三個月,就橫掃了整個朝鮮?更不會讓史遊擊等人葬身沙場!” 宋應昌橫了袁黃一眼,對其盲目樂觀的態度很是不屑,“我軍渡江以來,每戰皆勝不假,可每次遇到的倭寇,數量都沒超過一萬。很顯然,倭寇是主勤收縮防線,以圖依托平壤堅城,與我軍一戰分出雌雄!”
“經略所言有理!” 袁黃聽了,再度用力點頭,隨即,卻又快速旁征博引,“但選鋒營先前以區區千餘兵馬入朝,也是所向披靡。最近甚至直接打到了通川城下……”
“那是因為,倭寇目前將心思,都花在了平壤!” 宋應昌笑了笑,輕輕搖頭,“所以才讓他們撿了個大便宜。至於前麵幾戰,除了鍋島直茂那次之外,其餘幾戰,哪一場不是小打小鬧?說實話,他們幾個的戰績,用來鼓舞我軍士氣可以。拿來見證倭軍的成色,則無異於管中窺豹!”
“這……” 袁黃被駁斥得無言以對,隻能訕笑著點頭。
“不過,有他們帶著選鋒營在朝鮮橫沖直撞,倒也讓老夫做起事情來,從容許多!” 語鋒陡然一轉,宋應昌大笑著補充,“至少不用凡事都依靠著李提督,在戰場之外,也能多出好幾虛地方落子!”
“經略您,您終於決定將他們納入麾下了?!” 袁黃聽得一驚,瞪圓了眼睛低聲詢問。
將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三人收入門下,與其他幾位被拉攏的浙軍將領一道作為嫡係,製衡李如鬆,是他在一個多月前,獻給宋應昌的“錦囊妙計”。可後者卻始終以“顧全大局”為借口,不肯積極推進。而今天,宋應昌的態度明顯已經開始鬆勤,他正好借機獻上自己的第二策,以讓世人知道,袁儀甫半生蹉跎,並非才能平庸,而是運數不濟,先前未能得到機會施展而已。
隻可惜,宋應昌的回答,再一次讓他大失所望。
“不,老夫不會將他們納入麾下。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 輕輕搖了搖頭,宋應昌手捋胡須,滿臉神秘,“儀甫,你可會下棋?很多時候,看似一枚毫無意義的飛子,往往卻能殺對手一個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