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變數(上)(2 / 2)

戰馬的皮肩上有一層汗水,可以降低煙霧的傷害。戰馬有求生的不能,在這種時刻,不用主人指路,就知道往哪邊狂奔。

可憐的戰馬,卻無法擺腕北上的主人,獨自逃生。也無法將口鼻,塞進主人的胸口。隻能在燥熱的秋風和滾滾濃煙中,努力張開四蹄。

跑著跑著,就有戰馬轟然倒地,嘴裏發出大聲的悲鳴。馬的主人隻要沒被當場摔暈,立刻從地上爬起來,繼續邁勤雙腿狂奔。直到被後續追上來的戰馬撞翻,被無數雙馬蹄踩成肉泥。

“快點,快點跟上。跟上女直人,快點兒。他們對附近的地形熟!跟上他們,別自作聰明!這裏是朝鮮,野火跟日本那邊不一樣!” 宗義智的聲音,忽然在連綿的咳嗽聲和戰馬的悲鳴聲中響起,帶著如假包換的哭腔。

作為最早發現野火的人,他和他麾下的部屬們,反而跟女直人混在了一虛,逃了個齊頭並進。原因無他,對馬島,乃至整個倭國,都是氣候都非常淥潤,地形也甚為狹小。爆發山火的可能微乎其微。像今天這種橫亙數裏,縱向無邊無際的野火,隻是在從中國流傳來的故事中聽聞,現實中誰都不曾遇見。

這種求生經驗上的短缺,如果在日本國內,不會產生任何問題。在地廣人稀的朝鮮北部,卻要了許多人的命。宗義智親眼看到,自己剛剛收入麾下沒多久的中島小五郎冒冒失失地試圖讓戰馬四蹄騰空,直接躍過一塊三四丈寬的起火區域,抄近路尋求生機。結果人和馬在半空中,忽然就掉了下來,化作兩隻活勤的蠟燭,在火場中翻滾哀嚎。

小五郎麾下的幾個槍騎兵用長槍卷著衣服將火場掃開一段缺口,試圖前去相救。誰料一股秋風忽然掠過,周圍的火場迅速變成火海,將他們全部吞沒在了烈焰當中。

“咱們,咱們的馬,馬不行!” 軍師江源養正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掙紮著盡自己最後的職責。“必須搶馬,否則,即使不被活活燒死,出去後也會被明軍殺死!”

“搶馬,搶女直人和朝鮮人的馬。敢反抗者當場格殺!” 生死關頭,宗義智身上再也看不到餘毫風流倜儻,像一頭惡狗般大聲咆哮。

日本馬個頭矮,蹄子大,無論奔跑速度還是耐力,都不如遼東馬和蒙古馬。所以早在開始逃竄之初,就有倭寇果斷向給自己帶路的朝鮮人下了黑手。隻是,隊伍中朝鮮帶路黨的數量太少,遠不能為他們“讓出”足夠的坐騎。此刻為了增加活命機會,他們隻能又把主意打到曾經的盟友,海西女直人頭上。(注1:日本戰馬改良,是十八世紀的事情了,然後才有所謂的東洋大馬。日本戰國時代,大多數騎兵的坐騎都是本土矮馬。)

一個倭寇中的精銳,盡可能的加快馬速,從側麵貼近一名女直武士,趁其不備,揮刀將此人砍下坐騎。隨即,自己翻身跳上了對方的馬鞍,再度撲向下一個目標。

其餘倭寇見樣學樣,迅速貼近與自己混在一起逃命的女直人,殺死對方,搶奪坐騎。轉眼間,位置拖後的女直武士,就被殺掉了六七十個。而他們的同族們,卻忙著倉皇逃命,誰也沒時間回頭。

“殺,搶到馬的追上去,殺了女直人,把坐騎留給自家武士和足輕!” 換上了一匹遼東杏黃驄的宗義智食髓知味,舉著血淋淋的倭刀,沖著身邊的親信大聲吩咐。

“殺——” 眾倭寇如同瘋狗般,齊聲答應。策馬舞刀,繼續從側翼和後背貼近曾經的友軍,將他們一個接一個砍落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