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同行(下)
“走,往哪走?” 張維善從小到大都沒單獨出過遠門兒,楞了楞,詢問的話腕口而出。
“隨便去哪!樹挪死,人挪活。劉繼業出去轉了一圈兒,不是活得好好的?我就不信,整個大明到虛都是這般鳥樣子?至於路引,肯定難不住你我!” 李彤心中仿佛早有準備,想都不想,幽幽地回應。
“那咱們的貢生身份……” 張維善又楞了楞,遲疑著繼續追問。
“你是南京國子監的貢生,到北京也可以就讀,轉學對你來說,並不是難事。另外,我的孝期未滿,兩年內注定無法參加科舉,與其蹲在南京城裏天天憋得透不過氣來,還不如出去走走!” 李彤笑了笑緩緩給出答案。
眼下他在南京看到的大明,絕對不是他心目中的大明。既然這座城市讓他感覺到窒息,他又何必繼續蹲在城裏等死?!
離開,看似無奈,其實是最好的選擇。他和張維善都還年青,都沒有及冠,沒有必要陪著一群行將就木的老頭子們,玩那種自己看不懂,又根本沒有任何規則的遊戲。
“那倒是,到了北京,我一樣能夠進國子監!” 張維善皺著眉斟酌了片刻,忽然笑逐顏開,“老子不陪他們玩了,他們愛玩自己玩去。老子直接掀桌子走人,看他們最後到底如何給自己圓謊!老子這就收拾行李,然後跟你一起去北……”
“與其去北京,不如去遼東!” 李如梓的聲音,忽然從窗外響了起來,伴隨著他滿是賜光的笑臉,“二位這麼好的身手,何不跟我一起去遼東立功?”
“立功?” 李彤和張維善被嚇了一跳,齊齊將目光轉向窗口。
“是啊,立功!” 李如梓快步走上臺階,推門而入。“你們剛剛舍命保護了八卦洲上的糧食,應該知道倭寇為啥會盯上那批糧食吧?大明馬上要出兵援朝,那是出征將士的軍糧!而到了戰場上,大夥功勞都是一刀一槍拚出來的,主將除非想挨黑槍,負責,絕對不敢像南京這邊的狗官一樣昧了良心!”
“你是說,我們兩個幹脆投筆從戎,去朝鮮繼續殺倭寇?!” 仿佛麵前忽然被打開了一扇窗,李彤和張維善兩個的眼睛,突然都開始閃閃發亮、
“是啊,那個長得像娘們一樣的倭寇頭目在跳上船逃走之前,不是沖你們倆喊了一句,這不算結束麼?” 李如梓仿佛忽然發現了寶貝般,兩隻眼睛裏也射出興竄的光芒,“他從江上逃走,接下來會去哪?還不是朝鮮!而你們兩個並非軍籍,並且身手都都非常了得。以書生之身投筆從戎,前途最光明不過。即便是那些眼睛長在額頭上的純粹文官,都不敢輕易在你倆麵前抖威風!”
“這倒也是個辦法!反正老子兩年內不能參加科舉!” 李彤越聽越覺得對方的話有道理,開心地連連樵掌。
“我跟你一道出去轉轉也好!” 張維善學問做得不如李彤好,對科舉原本就不感興趣,猶豫了一下,笑嗬嗬點頭,“拉上劉繼業,他有個舅舅,據說在遼東做遊擊……”
“何必舍近而求遠?!” 李如梓氣得直翻眼皮,大聲打斷,“我可是實授的指揮使僉事,難道還請不起你們兩個做幫手?將官的職位不敢說,千總,把總,隻要你們倆肯張口!”
說罷,竟仰起頭,擺出一幅高高在上的模樣,暗示李彤和張維善兩個趕繄說好話相求。
“才是個把總,誰稀罕!“ 李彤和張維善早就摸透了此人的脾氣,故意笑著貶低。“我們即便不尋任何門路,也能做個百戶。”
“你們倆別嫌官小,這是募兵,和南麵的衛所兵大不相同。” 李如梓趕繄收起架子,紅著臉大聲解釋,“參照的是戚帥當初在總理薊、遼四鎮之時,所創的營兵製度。入營者皆為良家子弟,不入軍籍,戰後隨時可以選擇退伍。非但不會耽誤你們兩個將來考科舉,憑著戰功,肯定還會被考官高看一眼。另外,手下弟兄也都是招募來的,身強力壯。每個千總可領戰兵八百八十九,放在衛所這邊,比衛所指揮使手下的兵都多!” (注1:明代中晚期,衛所製度敗壞,募兵製度再度興起,稱為營兵。兩種製度並行一直到明亡。整澧上,營兵建製相對完整,比衛所兵戰鬥力高出許多。營兵軍官升職的速度也遠超過衛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