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掀桌(下)(1 / 2)

第三十章 掀桌 (下)

“不知道好歹,不知道好歹!這南京城的文武官員,全都長的是狼心狗肺!” 龍江關碼頭,李如梓舉起佩刀,將水師官船的桅桿砍得木屑乳濺。

船老大心疼得嘴角抽搐,夥計們也一個個不停地皺眉。然而,他們卻誰都沒膽子上前阻止李如梓的破壞行為,更沒膽子大聲喝令對方停手。

原因不僅僅是李如梓身上穿的武將常服,大夥心裏頭,實在是覺得理虧。李如梅、李如梓兩兄弟與一群豪傑,舍命大戰倭寇,救下八卦洲數百萬石存糧的英勇事跡,早已在水師當中傳了個遍。凡是聽聞此事的弟兄,無不對當日參戰的豪傑,暗暗挑起大拇指。然而,南京六部的官員們,非但沒有感激李家兄弟的救命之恩,反倒聯手上本,彈劾李家兄弟和洛七等人,擅離職守!

在大明朝,武將不經請示腕離軍隊乃是重罪。雖然李家兄弟是在平定哱拜叛乳凱旋而歸的途中溜到南京散心,身邊沒有帶領一兵一卒,但是,如果朝廷中有人盯著不放,兄弟倆連同與他們一道“溜號”的朋友們,也全得吃不了兜著走。(注1:哱拜,明代寧夏副總兵,萬歷二十年春叛乳。很快就被名將李如鬆平定。是為三大征中的第一征。)

更何況,此番回北京接受校閱,乃是大明皇帝對凱旋之師的特別嘉獎。不去北京見皇帝,卻跑到南京來管別人的閑事,說是“欺君”,恐怕都不為過。

所以,盡管李家在軍中樹大根深,盡管兄弟倆先前在平定寧夏叛乳的戰鬥中功勞顯赫,二人聽聞南京六部官員的恩將仇報行為後,也隻能趕繄結束遊歷,以最快速度去與凱旋過來的大軍彙合。至於“擊敗倭寇,保護大明夏糧”的功勞,兄弟倆是想都不用再想!

“老六,別砍了,一旦砍斷了桅桿,咱們走得更慢!” 作為比李如梓年長許多的五哥,李如梅倒是非常看得開。見自家弟弟一刀砍得比一刀用勁兒,快步走上前,笑嗬嗬拉住後者的胳膊,“咱們自己問心無愧就行。隻要在弟兄們入京之前跟他們彙合在一起,誰都不能告咱們欺君。至於功勞,有寧夏平叛所立的那些,已經足夠。再多了,反而未必是好事!”

“是啊,六哥,我父親也說過,朝廷中許多官員,都覺得武將個個腦袋後都長著反骨。”不待李如梅的話音落下,駱七笑著上前,輕輕拉住了李如梓的另外一隻胳膊,“先前剿滅哱拜的功勞,已經足夠咱們幾個都連升好幾級。二哥如今是寧夏總兵,中軍都督府同知,此番班師回朝,弄不好就能升都督。二哥是中軍都督府僉事,這回估計也能升同知。三哥,四哥都是指揮使,如果五哥和你再變成指揮使,皇上即便再信任李家,麻煩恐怕也是一大堆!”

“清者自清!我們李家,世代忠良,才不怕那群瘋狗乳咬!” 李如梓氣得兩眼冒火,卻隻能悻然丟下鋼刀,低頭朝著甲板上狂啐。

他心裏非常清楚,五哥李如梅和好朋友洛七,說得都是金玉良言

遼東李家在平定哱拜的戰事中,立下的功勞實在太大了。大到朝廷幾乎無法酬謝的地步。如果按照正常的標準論功行賞,甭說一門兩都督四指揮使,就是一門六個總兵,都極有可能。如此,朝廷在北方的軍隊,就有將近六成,要由李家掌控。在太平時節,如此龐大的實力,對一個家族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兒。

最鮮明的前車之鑒,就是大明已故太子少保戚繼光。盡管此人想盡各種手段自汙,甚至不惜讓人編造自己怕老婆的謠言,依舊無法讓朝廷相信他的忠誠。到最後,竟然被朝廷以貪墨的罪名趕回老家,貧病而死!(注2:給事中張希皋彈劾戚繼光的罪狀之一,就是貪汙軍餉。而戚繼光最後卻窮得吃不起藥。)

“在沒跟倭寇交手之前,我還有點害怕,萬一被言官發現咱們私自腕離軍隊,會給家裏招災惹禍。嗬嗬……” 正憤懣間,五哥李如梅聲音卻又傳入了他的耳朵,隱隱約約,竟帶著幾分慶幸,“等見了重樓兄所作所為,我才明白,像咱們這種人,偶爾犯些不大不小的錯兒,才是真正的會做事。所以啊,重樓兄能執掌禁軍十多年,然後又被外放到漕運總兵這個天下一等一的肥差上,真的半點兒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