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百餘年下來,紹興籍的進士,沒見增多。紹興佐幕,卻名滿天下。上至六部的大使,下到衙門的胥吏,三人當中,籍貫紹興者必占其一。導致很多官員即便不需要幫手,僅僅為了耳目靈通,也會高薪聘請一名紹興幕友,為其出謀劃策。
很顯然,上元縣令周士運,今天給蒯良布置的,就是這樣一個任務。而紹興師爺蒯良雖然因為年紀青,官場經驗不夠鱧富,剛才沒能給周士運幫上忙。卻憑著紹興人特有的機靈勁兒,立刻明白了周士運裝傻充楞的原因。
玄武湖的水,今天的確很深。非但涉及到一位屬國世子,被倭寇刺殺,幾位勛貴之後,聯手擒兇,還涉及到大明朝對朝鮮和日本兩國戰事的態度。
據前一段時間據北京那邊傳來的消息,朝鮮使者聲稱,該國是因為不肯響應倭國聯手進攻大明的號召,才遭到了後者的瘋狂入侵。而倭國的使者卻向大明指控,朝鮮使者是在挑撥兩國相爭,準備坐收漁利。日本國絕無冒犯大明之心,目前對朝鮮的進攻,也是為了國王無道,吊民伐罪!
照理說,朝鮮是大明的藩屬,倭國打了朝鮮,大明理應管上一管。但大明太祖皇帝卻有過遣訓,倭乃不征之國。一旦大明出了兵,祖訓那邊,就需要好好做一做文章。此外,大明朝的武將向來以跋扈而聞名,張居正亡故之後,文官們費了好大力氣,才將戚繼光拉下了馬。這援朝戰事一起,少不得又有一大批武將趁機冒出頭角。打敗日本,想必不費吹灰之力。過後再將新一批丘八昏下去,恐怕就得費很多周章。
再者,打仗肯定要消耗錢糧。朝鮮國王又窮又摳,使者除了眼淚之外,拿不出任何值錢的東西給大明,大明為何要去替他出頭?若是十年前,張閣老在世時還好,國庫府庫裏的銅錢和糧食,都堆積如山。現在年年都入不敷出,全靠張閣老積攢下來的那點家底支撐著,打完了日本,大明朝的官員和百姓,豈不是要喝西北風?(注1)
“不能管,這事兒,絕對不能管。反正倭國即便滅了朝鮮,也沒膽子入侵大明。大明何苦為了別人強出頭? ” 雖然暫且還沒有步入仕途,蒯良卻依舊在心裏,將幾位閣老的心思,猜了跟八九不離十。並且默默地替大明朝庭,做出了最後的決策。
隻是如此,恐怕很多人會失望。特別是那些將門之後,好不容易看到一個一展身手的機會,卻隻能看不能摸。今天那小公爺張維善,還有小侯爺常正……
猛然想起那幾個當事學子的背景,蒯良又打了個冷戰,看向周士運的目光,充滿了佩服。
周士運,能穩坐天下最富裕的一縣之令,所憑借的,可不僅僅是狗屎運。雖然他表麵稀裏糊塗,這做官門道,可比誰都清。
“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仿佛感覺到了蒯良的目光,周士運忽然搖了搖頭,倒背著手,對著窗口的綠色低聲叨念,“這南京雖然不比北京,好歹也是京啊!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子卿,你如何以為?”
注1:張閣老,即張居正。其主政期間,對內推行一條鞭法,對外支持戚繼光剿滅倭寇,令大明國庫充盈,實力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