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缺乏凝聚力,且極為貧窮,部族政治占據主流。
這種情況下,原教義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維持穩定必不可少的。
因為隻有原教義,才是彼此缺乏交流融合、更沒有什麼國家概念的波斯帝國各地區、各部族之間,唯一的共同點和情感紐帶;
而鑒於波斯帝國國民普遍極端窮困,所以隻有原教義這種高度推崇物質上樸素、精神上滿足,宣揚為宗教獻身死後可以上天堂,美女醇酒享用不盡,才可以讓在現實世界中苦的一批的民眾能夠安貧樂道,能夠甘心於聽命於掌握教權的上層統治者。
在這樣的國家,米國扶植的波斯帝國政府推行世俗化,看似符合現代文明潮流,但實際上根本不現實:
首先,造成了市民階層和農民階層的撕裂。
米國喜歡推廣普市價值,所以波斯帝國政府也自然而然的推動世俗化。
既然世俗化,肯定會跟原先盛行於國內的原教義產生衝突。
當然,如果你有能力在全國普遍推廣世俗化也就罷了。
但實際上波斯帝國政府沒這個能力,所以世俗化主要推行於城市,尤其是以首都為首的幾個大城市。
這些地方的現代化確實取得了一定效果,也被西方視為模範,經常出小視頻上全球媒體。
但問題是,這種大城市的世俗化,實際上也加劇了市民階層與農民階層的隔閡和衝突,加劇了政府與廣大基層的撕裂。
接受了世俗化的大城市居民可能相對而言更接受波斯帝國政府,但農村和中小城鎮卻成為塌力班的根據地。
而農村和農民,才是波斯帝國這種超級貧窮國家的主體,結果就是塌力班來了一出阿付漢版的農村包圍城市。
從農民中募兵,發展武裝。
甚至波斯帝國政府軍的基層官兵,也因為大多是農民,所以骨子裏對政府缺乏認同,純粹就是領軍餉的稻草人,塌力班一到,立馬就投降潰敗,根本沒有抵抗力。
其次,世俗化斬斷了農民對波斯帝國政府的唯一認同紐帶。
前麵說了,波斯帝國這個國家地緣結構太撕裂、部族林立,原教義是各部族、各民族之間唯一情感認同紐帶。
波斯帝國政府帶頭搞世俗化,放棄了對原教義的控製權,甚至站到它的對立麵,這等於是把政府與廣大農民之間的唯一紐帶斬斷——不僅斬斷,還成為了原教義的敵人。
當然,如果波斯帝國政府足夠強大,能鎮得住局麵,然後再在基層發展現代經濟,強行在基層推廣教化,逐漸瓦解原教義的生存土壤,那倒也不是不行。
可政府和它背後的米國又沒這個能力——
雖然米國在阿富汗戰爭中花了兩萬億,但這些錢並沒有用在發展波斯帝國現代經濟,建設現代交通上頭,更多的是軍事開銷,以及本國軍工複合體以及阿付漢政府的腐敗,所以並沒有什麼效果。
結果就是原教義盛行的基層,與世俗化的首都政府越來越離心離德,讓塌力班有了廣大的腹地,讓塌力班有了足夠多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