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吃瓜(2 / 2)

人家那麼白嫩,那麼高大,身材又那麼好,五官又那麼端正,哪個女的不喜歡得不要不要的……”

“確實,這個世界有一種效應,就做暈輪效應,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不知道,你說……”

“簡單來說,就是以貌取人!

比如有個心理學家,曾做個一個實驗,隨機地找一些男人女人的相片,給受測試的人,寫他們的性格。

這些受測試的人,會在那種嘴唇比較厚,有點微胖的相片上,寫上憨厚,而那些高顴骨,深眼眶,鷹鉤鼻的人寫上狡詐……

而更可笑的,如果是一個長相清純、甜美的女生,那就寫上什麼善良啊!才女啊!賢惠啊!種種溢美之詞。

這就叫做暈輪效應,隻要這個人長得好,他(她)便什麼都好……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暈輪效應”往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對他人的認知和評價。

很多男生認為:

因為她美,那麼她的一切都是好的。

這個漂亮的姑娘是不是尊老愛幼,是不是自私自利,完全不重要。

再比如,有些老人不喜歡年輕人的某個缺點、衣著打扮或生活習慣,那麼就把這個年輕人全盤否定。

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它的錯誤在於:

一、容易抓住事物的個性特征,用它來概括事物的全部特征,盲人摸象、管中窺豹就是最好的描述;

二、是把一些沒有內在聯係的個性或外貌特征聯係起來,並斷言,如果有這樣一個特征,就必然有另一個特征,盡管,他們之間並無關聯。

三、如果他說好,就肯定一切;他說不好,那就否定一切,這是一種以主觀偏見為主導的專製主義傾向。

總之,暈效應是一種認知障礙,在人際交往中具有很大的心理影響。

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和克服交際中光環效應的副作用。

暈輪效應的錯誤,不但普通人會犯,就是連很多大人物,也會犯。

比如毛子國的19世紀著名的詩人普希金,就曾經犯過這個錯誤,把自己的命都搭上!

普希金是毛子國著名作家,我們中學就學過的《漁夫和金魚》就是他寫的。

但其實他也是暈輪效應的受害者。

當時的普希金瘋狂地愛上了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女”的娜塔莉,經過不斷追求,最終娶了她。

娜塔莉貌似天仙,但她和普希金不一樣,她完全不喜歡詩歌。

每次普希金給她讀他的詩作。她總是捂著耳朵說:“不想聽,沒意思!”

但是娜塔莉為什麼選擇嫁給普希金,是因為看中了普希金的貴族身份和毛子國第一詩人身份,與他結婚後,就能接觸到上層社會的男男女女。

她頂著大文豪普希金夫人的身份,參加一些上層社會的豪華的聚會和舞會。

並因此結識了很多覬覦她美色,並且又有權利,又有地位,又有財富的男人。

而娜塔莉非常享受這一切,頂著大詩人夫人的身份,周旋於眾多的有權有錢的男人中間。

最終和一個發藍西的憲兵隊長,英俊瀟灑多金的丹特斯勾搭上了。

而當時普希金為了奪回她,選擇了與那發藍西的憲兵隊長決鬥。

你想想,這普希金雖然是出生於戰鬥民族,但畢竟是個詩人,詩人是玩筆的。

憲兵隊長是幹嘛的?肯定是玩槍的了,玩筆的怎可能鬥得過玩槍的?

所以在這場決鬥中,一代詩人就嗝屁了,為個女人送了命……

連一代大文豪都是如此,所以也難怪這些腦殘粉,說要去劫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