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媽知道如今的社會上正在盛行一種不太好的風氣。
不少人認為男女雙方結婚,女方不應該跟男方要彩禮。
“你們是想把女兒嫁給我,和我結婚過日子,還是為了賣女兒啊?”
一旦有女方父母堅持要彩禮,就會有人這麼說,仿佛要彩禮是一件多麼羞恥上不得台麵的事情。
還有人舉他們這代人的例子,“看父母那一代人,他們當年結婚的時候不啥啥都沒有麼,日子不照樣過!”
對此,梁媽嗤之以鼻。
他們那個年代,是不想有彩禮麼!
是大家都窮,都拿不出錢來。
好點的人家,可能在女兒結婚的時候買上新的搪瓷臉盆,做身紅衣服,給準備一些生活用品,塞幾十塊錢。
有的人家,能拿出兩床棉被給女兒就不錯了。
梁媽就知道,跟她年紀差不多的人家,結婚後住的炕都是租來的,小夫妻倆什麼都沒有。
到了現在的人的嘴裏,就成了他們高風尚,不要彩禮了。
梁媽不信那一套,她覺得跟人交往要將心比心。
她會先待別人好,對方是個好的,自然能體會到她的這份用心,不求能回報一二,以後相處起來容易一些。如果對方有壞心思,不但不知感恩,反而得寸進尺,那她自然會收回她的心,在以後的相處過程中,也不會再客氣。
俗話說得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梁媽的這一套行事準則,在選擇生意夥伴時也是如此。
因此,別看家裏的公司規模不大,但一直很穩定,原因就在於有很多合作了多年的客戶。
雙方對彼此的人品,都信得過,合作的過程也很愉快。
大家都是性情中人,自然願意跟同道中人合作。
梁媽觀察過趙家夫妻,也從兒子那裏聽說過不少趙詠薇的事,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她都覺得未來親家一家,跟她一樣,同樣是知分寸識大體的人家。
尤其是趙家夫妻,甚至還有幾分樸實。
因此,梁媽對梁文斌的請求不但不反對,還讚同地點了點頭,“你說得沒錯,結婚是要給女方彩禮的,這就不用你操心了,我和你爸會幫你準備。”
雖然結婚的日子有點晚,但好歹是定下了大概日子不是,正好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準備彩禮。
梁媽越想越激動,恨不得立刻退休抱孫子。
她開始扒拉家裏的資產,左算算右算算,恨不得把大半的家產都劃出來給兒子當彩禮。
這樣子才能看出來他們的誠意。
梁爸這時說道:“彩禮的多少,我們還是要跟未來親家商量之後再做決定。”
他知道梁媽是一片好心,但就怕她好心辦了壞事。
她想多準備一些彩禮,想給兒子充麵子,也讓未來親家看到他們家的誠意,可就怕趙家人多想。
趙家夫妻要是不懂禮數的,可能在心裏不知道有多高興,但恰恰相反,趙家夫妻倆很明顯跟他們差不多,是懂分寸知進退的人。
這樣的人,麵對送上門的大筆彩禮,恐怕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