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外,就是在外網上賣了一大圈慘:讓全世界的網民明白臉書是一家多麼言論自由的網站。為了維護網民的言論自由權利,公司寧可放棄那麼大的市場。
當時2008奧運的餘韻還飄蕩在全世界的上空,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和全國上下團結一心的凝聚力,讓全世界的商家和普通民眾都見識到了這個國家的與眾不同,他們也在潛意識裏意識到了中國與他們國家的不一樣之處。
臉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潑了一盆帶冰的冷水,把世界人民從對中國的熱情中澆醒了。
經過他們默許出現的帖子,就差明說中國市場再大經濟再發達又如何,還不是一個言論不自由政府專zheng的國家。
潛台詞:中國比不上我們西方國家。
趙詠薇三人就是專門搞社交平台的,他們再清楚不過媒體是如何操縱輿論的。
換個立場,換個事件切入點,即使是同樣的信息和數據,大眾解讀起來就完全可能換了個意思。
吳東來拳頭捶在桌上,忿忿地道:“原來是臉書自己想搞小動作,那我們國家當然不能同意,誰知道他們會把中國網友的信息又來做什麼,又給中國網友推薦些什麼內容。”
臉書的貼子暗指中國政府的審查和監管太嚴格,無非是因為他們想輸入一些敏感信息和內容不被允許。
貼子裏麵半句不提自己的所作所為,隻把鍋都扣到中國政府的頭上。
趙詠薇關了網站和電腦,“說了也白搭,國外的人會覺得他們的意識形態才是正確的、高級的,認為中國人就應該全盤接受他們的思想和文化。”
梁文斌幫她拿著手提包,“他們對國內的文化侵略還嫌不夠嗎?”
趙詠薇一聳肩,“不像前蘇聯和某些國家那樣搞顏色GM徹底改變政體,怎麼能夠呢?”
吳東來哼了一聲,“他們的國家才兩百多年的曆史,有個屁的文明,仗著地理優勢發戰爭財成長起來的國家,妄想對我們指手畫腳。”
“人家野心大著呢。”
“還好我們國家沒有屈服。”
吳東來突然想到什麼,他小聲嘀咕了一句,“還以為小紮是個好的呢,沒想到啊。”
吳東來扯了扯嘴角,“看來我得換個偶像了。”
待兩人出來後,趙詠薇把辦公室門鎖好。自從那次偷盜事情發生後,三人的辦公室在下班後總會上兩層鎖。
她把鑰匙遞給梁文斌,後者把鑰匙放進她的手提包的中間夾層內。
趙詠薇聽到吳東來的嘀咕,寬慰道:“他在技術上的確值得我們學習,至於其他方麵,跟我們又有什麼關係。”
做他們這一行的,有幾個不是把小紮奉為偶像的?
偶像,以趙詠薇的理解,就是一個學習的榜樣。但人無完人,是人就有自己的私心和立場,會做出為了個人私欲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偶像也不例外。
趙詠薇覺得這再正常不過,她隻需要學習那些值得她學習的地方。
而不是把偶像的一言一行都奉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