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己支持的作品排在榜單前列,讓用戶們激動不已。
而那些有唱歌天賦的用戶們,很快就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好友申請。
在心朋友上麵,儼然成為了“小明星”。
沒辦法跟那些電視上選秀出身的大明星們相比,這些小明星在心朋友上也擁有了數量不小的擁躉。
有些腦筋靈活的“小明星”,會讓大家點歌,他來滿足於大家的心願。
這樣,他的好友數量呈井噴式增長。
短短幾個月,在2007年來臨之際,“唱歌PK”讓很多普通人在心朋友上麵享受了一把明星待遇。
而心朋友和水穿石公司也因此在互聯網業內名聲大躁。
因此趙詠薇他們的這一係列新功能的開發,導致剛麵市不久的校內網,在市場上一點水花都沒能掀起。
雖然也吸引到了一部分用戶,但體量跟心朋友的用戶數量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除非校內網的創始人能出什麼奇招,否則在短期內,他們真地沒辦法在跟心朋友一較高下。
這是業內都默認的事實。
與此同時,“唱歌PK”的一係列操作,讓心朋友和水穿石在娛樂圈裏也有了名聲。
當初電視台在播放全國十強的最終PK時,就注意到了網上這麼一個“不正經的選秀”。
沒公司,沒組織,沒專業性。
他們一開始壓根沒放在眼裏,在他們看來,那純屬是胡鬧。
所以,他們也就沒有去彈壓。
甚至想著還可以互相利用一波進行炒作。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網絡的力量會那麼大。按照參與投票的人數來說,他們的選秀節目竟然還比不上一個網絡上突然冒出來的不正規選秀。
不過,那些榜單上排在前幾名的“小明星”的熱度,倒是引起了唱片公司的關注。
所以,當有唱片公司跟透露出有意向簽約幾個“小明星”時,趙詠薇等人都有些愣住了。
吳東來好一陣納悶,不過他看著後台數據,不得不感慨。
“那幾排名靠前的用戶,在我們網站上的確非常受歡迎,他們的好友數都有幾十萬了,幸虧當初我們設計的時候,沒有設置好友數量上限。”
梁文斌皺著眉聽了幾段他們的作品,懷疑地問道:“他們是唱得不錯,但離專業歌手還差太遠了吧。”
他想問,這樣的人也能簽約出唱片了?
趙詠薇想得明白。
唱片公司根本不在乎他們的唱功如何,是想著趁他們的現有熱度,發張單人或是拚盤專輯來賣錢罷了。
她把想法一說,兩人也反應過來了。
“那要不要提醒一下這些人,怎麼說他們也是我們網站上火起來的。”
“你打算怎麼說?說唱片公司不懷好意?人家好不容易有了成名成腕的機會,肯定會死死抓住的。你去說,隻會讓他們以為你是想阻撓。”
趙詠薇不吝以最大惡意去揣測。
他們的“唱歌PK”火起來時,就有不少人跟他們建議成立個娛樂公司,把那些“小明星”都簽約到自己公司旗下。
但他們三人商量後,最終否決了這一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