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趙家海味幹貨店(2 / 2)

很多買家受了好奇心的驅使,看在價錢不高的份上,沒準兒就會下單。

趙詠薇能夠保證“趙家海味幹貨店”的海貨品質,一來二去的,她有信心能把這些買家轉化成店鋪的忠誠客戶。

後村的蝦皮生意已經幹得如火如荼,照片不難拍到。

之所以特意去借數碼相機,是因為這時候的手機像素太低,拍出來的照片根本看不清楚。

設計網頁,拍攝照片和上架貨物,前前後後不少的準備工作,趙詠薇不得不花大把的時間在網吧。

更要命的是,後村沒架網線,通訊公司不給通網。

趙詠薇已經看清楚了,想要做好網店的生意,她必須三天兩頭地去網吧。還好,這時候買家對網店客服的要求還不像十年後那麼高,即使沒能第一時間回複也不會遭到嚴厲投訴。

在現階段,趙詠薇決定根據訂單再去買貨。有人在網上下單,她才會去炸蝦的人家買好幹貨,郵寄出去。

正值旺季,她根本不需要擔心會沒貨,因為每天都有一兩潮的新鮮蝦皮從海上運回來。

網店沒必要囤貨。

等網店生意有了起色並穩定後,碰到品質上乘價格合適的幹海貨,她會考慮租個冷凍庫囤上一批,在網店裏常年進行售賣。

趙詠薇把所有能想到的細節都寫進了商業計劃書裏,晚上跟她爸媽把每一條從頭到尾詳細解釋了一遍。

兩人做了十幾年的蝦皮生意,比她考慮的問題多。

趙會彬摸著下巴上的胡茬,說道:“你應該每種海貨備上幾種不同品質的,像蝦米,按照大小來定高中低三檔價格。這樣一來,買的人就多了。而且有了對比,客戶能更好地區分不同檔次的蝦米。”

孫桂芳也提出了意見,“咱們買貨肯定不能像蝦販子那樣幾百幾千斤地買。買的少,一來人家可能不願意賣,二來有可能提價。講價上的事,你們父女倆不擅長,就交給我吧。”

在爸媽意見的基礎上,趙詠薇把商業計劃書重新做了修改。

在7月上旬的一天,帶著兩人去了趟網吧。

趙會彬和孫桂芳一直支持女兒的打算,但心底裏多少還是有些發虛的,直到親眼看見女兒打開的“趙家海味幹貨店”的頁麵。

兩人不懂如何在互聯網上做生意,但跟其它的網店做對比,他們家的店鋪明顯設計得更高端大氣上檔次。

海貨的照片拍得也好,一看就讓人有食欲。

夫妻倆信心大漲。不就是賣蝦皮麼,以前麵對麵賣,以後在網上賣,能有多大區別。

兩人早上跟女兒離開村子去網吧時,麵上帶著忐忑不安的神情,中午前回來時眼裏閃著光,信心十足。

路過村口,有人在他們身後嘀咕:“女兒去網吧玩不說,還把爸媽也叫去了,這都什麼事兒啊。”

“趙家的丫頭不務正業,一點學生樣都沒有了,趙會彬和孫桂芳兩口子怎麼一點不著急,還一副興高采烈的模樣?難道在外麵撿了錢,中了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