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章 九州與九鼎(1 / 1)

在古時候華夏的九州分別為冀州:山西、河北、遼寧三省及其附近地帶。春秋時期是晉國,後來“三家分晉”分成了趙國、魏國、韓國三國。

兗州:山東省西南地區。春秋戰國時期是衛國。青州:山東省西南地區。春秋戰國時期是齊國。

徐州:山東省南部江蘇省北部。春秋時期是魯國,後來齊國南下吞並魯國統一山東。

揚州:江蘇、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廣東、上海全境及廣西部分地區。春秋時期是吳國與越國,後來成為楚國勢力範圍。

荊州:湖北湖南兩省全境及河南、江西、貴州、廣東、廣西五省部分地區。春秋戰國時期一直是楚國的地盤。

豫州:河南省,是九州的中心,也稱之為“中州”。春秋戰國時期是周天子所在地。

梁州:四川省。春秋時期就是巴國與蜀國,戰國時期秦國吞並了巴國與蜀國。

雍州:甘肅、陝西、寧夏三省全境及今內蒙地區。春秋時期是秦國。

九州的範圍東至東海,含遼東地區在內,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脈作為漢民族地區與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的分界線。這些州的劃分反映了古代華夏漢族先民對地理和行政區域的認知,也體現了他們對政治理想的追求。

還有,在古代關於九鼎的鑄造者,有多種說法。主流觀點認為是大禹為了紀念塗山之會,采集天下的奇金異石鑄造九鼎,並將全國各州的山川形勢、田土貢賦數目等鑄於其上。另一種說法是夏啟鑄造了九鼎,象征著他對於天下的擁有。

鑄造時間:根據《史記·夏本紀》等古籍記載,九鼎是在夏朝初年鑄造的。

象征意義:九鼎象征著九州,代表著天下一統。各鼎上刻有各州的山川形勢、田土貢賦數目等,以鼎象征一州。

在夏朝,九鼎在夏朝時期被奉為傳國之寶,象征著國家政權的至高無上。到了商朝,在商朝建立後,九鼎被遷至商朝都城毫邑。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周朝建立後,九鼎又被遷至鎬京。周成王定新都於洛邑後,將九鼎安置於洛邑,並謂之“定鼎”。

問鼎輕重:東周時期,周朝王室衰落,各諸侯開始覬覦王權。楚莊王曾詢問九鼎的輕重,意圖奪取王權,但被周大夫王孫滿駁回。

秦武王舉鼎:秦武王是秦惠文王的嫡長子,力大無窮。他曾詢問九鼎的重量,並試圖舉起九鼎,結果因鼎太重而砸斷了筋骨,最終因此而死。

九鼎作為夏商周的傳國之寶,象征著王權。但在周朝末期,隨著戰火的頻發,九鼎神秘失蹤,至今不知所蹤。這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

關於九鼎傳說,九鼎作為華夏古代的重要文物和象征物,其傳說故事豐富多彩,反映了古代社會的政治、文化和曆史變遷。

……在武則天登基後,為了利用儒、佛、道的思想來鞏固其地位,她選擇了製禮作樂這一傳統帝王的方式。其中,重鑄九鼎是她為了彰顯權威和象征國家政權的一項重要舉措。

武則天重鑄的九鼎,每一個鼎都有其獨特的名稱和象征意義。其中,代表洛陽的神都鼎最大最重,高一丈八尺,容量達到1800石。而其他八個鼎則高一丈四尺,容量1200石。九個鼎上各圖山川物產,總共用掉了56萬斤銅料。這樣的鼎,即使是秦武王也難以舉起。

九鼎在華夏曆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是古代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武則天重鑄九鼎,不僅是為了彰顯其權威,也是為了表達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九鼎的重鑄,也是她政治文化策略中的重要一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