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自在大道(1 / 2)

目前按照宋祁已知,屹立於雷道絕巔的皇者共有三尊。

一是人族道祖風羲。

二是四聖祖靈之一的祖青龍。

三是雷隕一族的皇者雷帝。

雖然風羲與宋祁同為人族,但道門之“道”卻與武者之“道”有截然不同的本質區別。

宋祁曾經在九轉玲瓏塔中取出過一卷道門雷法傳承。

取出這門傳承時,宋祁的修為不過道種境,再加上修行體係不同,宋祁當時也沒有當回事。

待到宋祁成聖,再歸白玉京之後,倒還真是抽出時間,將那卷道門雷法傳承好生的研習了一番。

因為雷道傳承實在是太少,宋祁在修行上本就喜歡四方借鑒,不拘泥於一派。

但卻並未得到太多實質性的收獲。

不止是雷法,宋祁還對比了火法、水法這些常見的五行大類。

發現人族兩種修行體係對“道”的詮釋還真是大相徑庭。

反倒是宋祁所收獲的那些外族傳承,在“道”的詮釋方麵,基本上都有可以借鑒之處。

宋祁仔細深究原因所在,問題或許是出在人族的“均衡之體”上麵。

“均衡之體”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中和並適配其他族群生靈的本源精氣,但唯獨人族自身的法力與氣血卻是衝突的。

當一種本源精氣在體內滋養而出,另一種本源精氣就注定銷聲匿跡。

哪怕完全的散功,讓自己重新化作凡人,都無法轉換已經選擇好的修行體係。

而正是因為這種衝突,導致道門與武道在很多“道”上的論述也開始變得衝突。

這種衝突在涉及到五行相關的方麵尤為明顯。

而如果超出五行相關的範疇,則又開始進行矛盾與統一的辯證。

“四尊皇了……”

雷帝法相與祖青龍異象虛影屹立諸天上。

如此盛景,宛若日月同輝,光耀萬古。

很多生靈的話語都開始帶有顫音了。

這才是真正被驚嚇到的具體表現,相反那種大喊大叫,很多時候表達的更多是震驚、震撼。

“雷霆亦有極速之意。”

宋祁在心中吟唱道音,全新的萬千道韻彌漫開來,讓這一段的黃金大路變得愈發璀璨。

雖然“速”之大道並不是單純指代極速,但速度絕對要被“速”之大道包含其中。

或許祖青龍與雷帝,在“速”之一道上是真正的絕頂高手?

即便是皇者,也絕非全知全能。

在同一領域中,有所長,就會有所短。

所以黃金大路的考驗雖然是“論道”,但論什麼“道”,與誰論道,也是一門學問。

或許很多修士已經走入了誤區。

隻論述自己最拿手的“道”與“理”,但這種最拿手,隻是你自己這麼認為而已。

它如果無法取悅皇道意誌,那麼真的不妨換一種思路,論述其他的“道”與“理”。

反正隻要有一種“道”可以得到皇道意誌的認可,那麼便可以擁有進入紫府宮的資格。

“這小子……”

人族以及相關陣營的不少聖與王都在注視著宋祁。

看著新的道韻一點點顯化,不少人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樣。

黃金大路乃是皇道陣勢為想要進入紫府宮的生靈設置下的論道考驗。

結果卻被宋祁另辟蹊徑,成為了助其悟道的工具。

但不得不說,黃金大路對於聖境修士而言,確實是一個萬古難逢的絕佳悟道場。

王境生靈的“道”已經固定,不可能在這個境界中再重新來過,去參悟什麼新的“道”。

而且即便主觀想要參悟,客觀條件也允許。

他們掌握的“道”已經太過於強大,會壓製新“道”的誕生,不是主觀意誌單方麵就可以決定的。

而聖境之下的生靈則沒有辦法真正悟“道”。

不過無法掌握真正的大道,卻仍舊可以論述自己的“道”與“理”。

就比如說宋祁的時間大道。

在沒有真正踏入“道”的門檻之前,修士始終隻能掌握“道”的雛形。

但即便是雛形,也可以論述,向皇道意誌請教。

像是宋祁聖境四重天的境界,能夠掌握相對精妙的時間大道雛形,已然是殊為不易。

祖玄武作為屹立歲月長河中的偉大存在,自然不會吝嗇向這樣優秀的後生晚輩賜教。

那麼同理,隻要是領悟到精湛的大道雛形,差上那麼臨門一腳。

或許都可以借助黃金大路之力,一舉踏入真正的大道領域之中。

這或許將省下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苦修。

“原來宋祁打的是這個主意……”

南方朱雀路上,很多本想起身,直接被接引到紫府宮門前的聖境天驕們又重新按捺住了性子。

有太多得到過皇道意誌認可的天驕都觀察到了宋祁身上的異象,紛紛開始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