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聞言一臉羨慕之色,“木耳……弟妹你們運氣可真好,竟然采到了木耳,一斤能賣幾十文呢!”

小溪隻是笑了笑並沒有說話,四人繼續往鎮裏走,此時正是酒樓最忙的時候,遠遠就看到進出酒樓吃飯的食客絡繹不絕。

一如往常拐到一品居側門,敲響大門,這次開門的是個夥計,聽說他們是來賣山珍的,連忙回到前堂去叫掌櫃。

聽說有小兩口來賣山珍,立馬猜到來人是誰,想到上次令好友讚不絕口的竹蓀,連忙起身往外走,希望這次的山貨也不會令自己失望。

“楊某人一猜就是你們小兩口過來了,今天這是得了什麼山貨,快讓我看看。”楊掌櫃望著獨輪車熱切的說道。

“楊掌櫃,是木耳,不知您酒樓裏收不收。”雖然鎮上雜貨鋪也收木耳,但小溪覺得酒樓給的賣價應該會高些,就直接來了一品居。

楊掌櫃想雖然木耳沒有竹蓀那樣稀缺,但也算得上一種美味,涼拌木耳爽脆可口,開胃解膩又下飯,食客們給的好評度很高。

“收,當然收了,就是價格沒有竹蓀那樣高,六十五文一斤你可賣。”楊掌櫃說完就望向小溪,等著她的答案。

雜貨鋪收木耳是六十三文一斤,酒樓給的價格,足足多了兩文錢,不賣那就是傻子,小溪連忙點了點頭,“賣。”

木耳上秤一稱,雖然撿了四五斤濕木耳回來,但曬幹後也隻得了一斤二兩,楊掌櫃特別爽快的付了七十二文,就帶著木耳回了前堂。

陳家興夫婦目睹了整個交易過程,當看到小溪手中的銅板時,張氏更是羨慕的不行,費了幾天時間做出來的頭飾,才賣了一百多文,思考著是不是等不忙時,也上山去碰碰運氣。

事情都辦完了,幾人推著獨輪車就出了鎮子,到家後小溪就把今天賣的銅板,嘩啦啦倒在床上數了起來。

野雞十二文一斤賣了二十四文,二十個野鴨蛋賣了四十文,木耳賣了七十二文,加在一起就是一百三十六文,剩餘的銅板都是賣鹵味所得。

又數了下,剩餘的一堆銅板,一共是五十五文,也就是說雜七雜八加在一起,今天共收入了一百九十一文,差點忘了還有周掌櫃的二兩定金,小溪從另一個口袋裏把銀子拿出來,放到銅錢堆裏。

望著眼前“堆積如山”的銅板,小溪笑得見牙不見眼,遲遲不舍得把銅板放去錢罐裏,甚至還在銅錢堆上打了個滾。

心裏想著要是每天都能收入這麼多銅板該多好,不過想到上山沒有采回來的金銀花,和定酸筍的二兩尾款,頓時大笑起來。

從外麵走進來的陳家旺,一眼就看到財迷媳婦正在銅板上打滾,無奈的說道:“媳婦,咱還是把銅板串好,放起來吧!萬一家裏來人看到……”

還沒等陳家旺把話說完,小溪立馬從床上爬起來,下地去找繩子串銅板,速度快得令陳家旺不禁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