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雖然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但以初春時節品質最佳。春韭上市,大約是在清明之後,穀雨之前。鄉諺曰: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春日,春寒尚料峭。經過了立春、雨水、驚蟄,春韭緩緩地生長著,一點一點,一寸一寸,清明時節終於披一身濃綠的翠衣,婷婷於田間了,遠望如一畦一畦汪汪的春水。由於寒風的壓製,春韭葉片很短,卻厚重,有彈性、韌勁,泛著淺淡兒清新的綠色,細嫩稚氣,看著就惹人愛憐。春韭柔嫩多汁且鮮美,是春天人們提味增香的佳品。春韭的吃法多種多樣,既可佐助肉、蛋、蝦、墨魚等,炒製成各種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又可作為餃子、包子的餡,或在炒豆芽菜、豆腐幹或泡包菜時,加些春韭,吃起來鮮美無比,滿口含春,齒頰留芳。

蘆蒿別名蔞蒿、水蒿、柳蒿等。蘆蒿並非隻有南京才有,全國各地均有生長。宋代蘇軾有詩雲:“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的正是此物。做蘆蒿需要的是一份精細,一斤要掐掉8兩,單剩下一段幹幹淨淨、青青脆脆的蘆蒿稈兒尖。炒香幹也是“素”炒,除了一點油、鹽,幾乎不加別的作料,要的就是蘆蒿稈兒尖和香幹相混的那份自然清香,食後唇頰格外清爽。蘆蒿在炒之前,最好是在清水中浸泡一會,這樣可以更增加其鮮嫩,炒的時候則需要旺火,出鍋之後保持鮮嫩挺拔,帶著春天清新的氣息。

說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筍。春筍,筍體肥大,美味爽口,營養豐富,有春天的“菜王”之譽,被譽為“素食第一品”。袁枚在《隨園食單》裏詳細記載:“筍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節,鋪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壓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鹽一兩,便是筍油。其筍曬幹,仍可作脯。”春筍其實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各異。一隻鮮嫩的竹筍,可根據各個部位鮮嫩程度不同,分檔食用。如嫩頭可用來炒食;中部可切成筍片,炒、燒或作為菜肴的配料;根部質地較老,可供煮、煨、以及與肉類一起烹湯,還可放在壇中經發酵製成黴筍,燉食別有風味。

春江水暖,肥了田野阡陌邊的野菜;薄霧晨露,潤了山間竹林的筍芽。春天吃春,吃出滿嘴的春香,滿心的春綠。

家鄉地處於大山深處,交通極為閉塞,村莊外被一條小河環繞,河麵上架起一座木板橋。木板橋又稱之為板凳橋,橋腳如“八”字立於河水當中,人走在木板橋上,顫顫巍巍的,是我們通往外麵的便捷通道。小孩上學讀書,大人們下田耕作,都得走在木板橋上。

木板橋也是我們童年嬉戲的樂園,放學的時候,打豬草放牛都往河灘上去。河灘上綠草茵茵,任牛兒悠然吃草。我們小夥伴們來到木板橋下,坐在鐵索上蕩秋千。大家輪番在邊上搖動鐵索,坐在鐵索上麵的人雙手緊抓住鐵索,身體後傾。隨著同伴的搖晃,頭發飄舞,仿佛離地而起在空中飛翔。大夥玩得不亦樂乎,銀鈴般的笑聲在河灘上蔓延開來。夏季,橋下的小河成為我們玩耍的天堂。捉魚摸蝦,在清澈的河水中衝浪。除了戲水,還站在木板橋上進行跳水表演。隻有河心的水深,木板橋離河心又是最高的,第一次跳水,還是心驚膽戰的,站在木板橋上,猶豫的半天,河裏滿是同伴的加油呐喊聲,深吸了一口氣,閉上眼躍入水中。入水後,波浪翻騰,水花四濺,驚險刺激。有了第一次體驗,再也不懼怕了,花樣也越來越多。學著跳水運動員的樣子,在空中放幾個筋鬥;也可以雙人或多人跳水。幾個人站在木板橋上,一字排開。隨著一聲口令,赤腳猛蹬木板橋,同伴們齊刷刷躍入水中。木板橋頓時晃晃悠悠,仿佛被我們歡樂的氛圍所感染。

木板橋雖好,卻是架不住梅雨季節洪水的淫威,每年都會被洪水衝垮倒塌掉。望著滔滔洪水,可苦了我們這些到對岸上學的孩子了。每天要提前走羊腸小道繞道上遊的一座石拱橋,再折返回到學校裏。不但耽誤了時間,而且充滿危險。連續下了好一段時間雨,這天我們一群小孩走在山路上,剛拐過一道三十一味鬆石雨辰否極泰來城西山梁,隻聽到身後“轟隆”一聲巨響,我們回頭一看,煙霧四起下大雨令克棒山體出現了塌方,泥巴衝向了河水中。我們看得心裏直冒冷汗,要是走慢了幾步,不就被滑坡掩埋。大家害怕至極,飛快向學校跑去。到了學校,我們向老師彙報了路上那驚魂一幕。老師很重視,叫我們安心上課,他會通知村委會,派人去修通山路。晚上放學回家。果然在山體塌方的豁口上架起了幾根木頭。我們顫顫巍巍走過簡易的木頭橋,踩著泥濘的山路艱難前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