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虎灘大勝之後,東岸人心士氣大振,而大姓宗族這時候都積極跑出來爭功,打通與東麵信賜等地的聯絡也就是這一兩天的事情,錢糧跟人馬都是不會再缺了。
以往召集鄉兵,都將以及更底層的兵目等基本上都是各大姓宗族推薦。
巡檢司即便囑意更好的人選,也都會征求大姓豪紳的意見;巡檢司武卒受大姓宗族的控製,也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現象。
現在情況卻不一樣了。
之前大姓宗逃歸各家塢堡,有過錯在先,內部分裂也嚴重,鄧珪現在攜大勝之威,又得淮源鄉營、巡檢司武卒以及被困街市的兩千多民眾都全力支持,可以說是掌握生殺予奪之權。
他現在要求各家將族兵寨勇照人頭比例交出來,不得插手鄉營的編排,還怕有誰會敢吱吱唔唔說什麼?
聽徐武江說過他們午後商議的下一步部署,徐懷說道:“我便知道有王老相公在幕後,大大小小的事務都會安排妥當,勿需我多慮……”
初獲大捷,人心躁勤,鄉營擴編也沒有幾天——徐四虎、徐心庵、殷鵬、唐盤、蘇老常、仲和等帶兵之人,也就這時候趕過來聽盧雄說過此仗的得失,閑扯幾句,都各回營房,與手下兵卒廝混到一起去。
夕賜晚照,很快院子裏就剩下徐懷、徐武江、王稟、盧雄、徐武坤等人;鄭屠則趕去後廚給眾人準備暮食。
見徐懷站在院子裏,低頭看了好一會兒泥地上所畫的跳虎灘營寨簡圖,王稟背著手走過來,問道:
“你在想什麼?你覺得接下來的作戰安排有什麼不妥?”
“賊軍往黃橋寨集結,看來他們還是打一打十八裏塢的,十八裏塢未必能守住,但這也無礙大局了。陳子簫、仲長卿、高祥忠他們得勢的時間太短,成不了氣候……”徐懷說道。
徐懷更傾向認為十八裏塢兇多吉少,但剛才在唐盤他們麵前沒有說,說了也沒有意義。
潘成虎之前在玉皇嶺就被打得大潰,手下嫡係盡喪,而郭君判、周添又是桐柏山裏的小勢力,他們脅裹新寇看似有兩千眾,實在是沒有威脅。
而陳子簫、仲長卿、高祥忠三部賊軍實力卻要強一截,至少徐懷還不想在做進一步的準備之前就去強攻地形狹窄、逼仄的黃橋寨。
當然,即便十八裏塢失陷,徐懷也不覺得賊軍還能得勢多久,東岸這邊的人心已經回來了,後續補足更多的人馬、錢糧,剿平匪乳隻是時間問題,他卻是擔憂別的事情,也如實告訴王稟:
“王相你與鄧珪如此安排沒有什麼不妥,我剛才卻是在想別的事情。”
“想什麼事情?”徐武江走過來好奇的問道,難以想象現在還有什麼事,能叫徐懷岔開心神。
“你們有沒有想過桐柏山置縣之事?”
“桐柏山要不要置縣,朝臣議之,我們哪有資格想東想西啊?隻怕現在王老相公說話也不管用了吧!”徐武坤坐一旁的臺階上,甕聲說道。
“正常來說,置縣建城,我們是沒有資格議論的,”徐懷說道,“但倘若淮源已經因為禦匪需要,先建成城池呢?”
“……”聽徐怔這麼說,徐武江、徐武坤卻是一愣。
歷朝歷代以來,桐柏山裏有置過縣,也有時期廢縣並入泌賜,也曾有時期廢縣並入信賜管轄,置或不置以及怎麼置,都不能一而概之。
前朝末年,唐鄧隨穎光等地受戰乳影響,人口銳減,桐柏山當時避難的人群還算是多的,但大越立國之後,朝廷有意將桐柏山裏的人丁往外遷,才刻意沒有置縣。
桐柏山丁口最低時不到三萬,但經過八九代人繁衍,此時已有十三四萬丁口,遠遠超過當世一個普通縣域的丁口,占地又廣,近年來桐柏山置縣之事也是屢次被提及。
這些,徐武江、徐武坤他們都是知道的,而屢次都無疾而終,相當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置縣之後城池修建的開支哪裏出。
而倘若城池借剿匪已先建成,其實就相當去除掉桐柏山置縣極大的一個礙障,甚至可以說到時候不置縣反倒說不過去了。
“你還是擔憂聯兵不成,會釀成滔天大禍?”王稟皺著眉頭,問徐懷。
“什麼聯兵、什麼滔天大禍?”徐武江、徐武坤聽得一頭霧水,都不知道徐懷這時候建議在淮源建城以推勤桐柏山置縣,王稟怎麼卻扯到聯兵及滔天大禍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