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水是列星江支流,南部最大的河流。它自列星江起,一路蜿蜒經過無數城池,最後在東南方向彙入大瑀南部的若海。
仙門城位於沈水中段偏下,距離江州城不遠,但比江州名氣大得多。
沈水流域中段有一條有名的仙門道,凡從南境往北,或是北境往南,走仙門道是最快的路徑。
仙門道得名於一些古老的傳說:世間修道之人得道成仙,或天上仙人下凡曆劫玩樂,總需要一個出入上下的路徑。仙門道恰好位於大瑀中心,是一處貫通南北、西東的重要位置,它縱橫幾十裏,如蛛網一般輻射四麵,有沈水這樣的大河,也有麒麟百峰這樣的高峻山巒,更有巫州峽穀、攀仙洞這類深藏許多傳奇故事的幽深險峻之處。
仙門道正是成仙之人或天上仙姝,登天、下凡之路。
先有仙門道,後有仙門關,最後才漸漸攢出一個仙門城。此地群山眾多,民舍村落錯雜,許多求道修仙之人在周圍立宗傳教,故說起仙門,便有“七宗九教”之稱。
幾年前,“七宗九教”之首是問天宗。但潰堤事件中,問天宗有醜聞被揭露:所謂有通天徹地之能的宗主,居然是一個被強行拐帶到仙門的小孩子。
問天宗的教眾大多是普通人家,都有兒女。此事一出,各個対頭教派立刻編出“問天宗四大司天士都愛吃小孩兒”“凡是加入問天宗,就要祭祀小孩”等等傳言。傳聞有鼻子有眼,前一天才冒頭,第二日立刻被編寫成嘌唱本子,傳遍仙門城內外。
教眾們不僅火速脫離此教,還要回頭痛罵。問天宗名聲一落千丈,不過一年時間,幾乎銷聲匿跡。
“現在仙門最出名的是慧光長舍。”掌門人說。
三人在雨中跋涉一天,已來到仙門附近,正在掌門人找到的避雨處分吃幹糧。
掌門人這幾天騎著老牛,不知在江州至仙門之間的山路上走了多少個來回。他熟悉周圍地形,帶他們繞過了幾處容易坍塌的險地。
邊吃邊說,欒秋驚訝於這少年看似木訥,但口齒靈活,原來十分健談。
他很快介紹完仙門的事情,李舒卻摸摸下巴:“有高人。”
掌門人:“是高人擄走了我的同鄉?”
李舒:“問天宗垮台,有高人插手。寫嘌唱本子,一來容易傳播,本來問天宗的教眾大多是目不識丁的百姓,就喜歡聽曲聽戲,這嘌唱的曲兒在他們中間,傳得比城守老爺喜歡被小妾打屁股還快。”
欒秋:“……”
李舒說得上癮:“二,寫本子還能掙錢,這是一箭雙雕之計。此人相當高明,很有生意頭腦……”
欒秋懶得與他搭話,掌門人聽了一會兒,轉頭問欒秋:“欒大俠,你不管管他?”
欒秋吃著半熟的李子:“我管不了。”
天黑時,三人終於抵達仙門城。
李舒腰上有傷,掌門人輕功不行,欒秋逐個拎著倆人越過仙門附近的河麵。落地後李舒指著対岸的牛:“它怎麼辦?”
欒秋回到対岸,把牛妥善係好。再回到李舒和掌門人身邊時,迎麵兩雙幽怨眼睛。
欒秋:“……那是牛,我怎麼抱過來?”
李舒:“連你也沒有辦法麼?我還以為二師兄無所不能。”
他望牛垂淚。
欒秋萬種無奈化作一聲長歎,再次轉身,辛苦將老牛轉移過來。
掌門人高高興興騎上了牛,邀請李舒共乘。李舒憐憫老馬,不憐惜老牛,也高高興興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