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這些地方的水沒有源頭,屬下曾在皇上昏迷時帶人親自去看過,這些地方本不該有水。”
“這些水,就跟憑空冒出來的一樣。”
河道蜿蜒曲折,但都有源頭有始終。就跟宓河橫跨四洲,支流途經半個曦國的疆土一樣,這些支流的源頭就是宓河。
“皇上,您看這條名為函丘的河道,兩頭都被山路阻隔,幹涸之後裸露出岩石山地,堅硬的石頭鐵錘都捶不爛,同樣不是地下之水,可偏偏是這條奇怪的河道,養育了兩邊的三個村落百姓!”
所以這水怎麼來的?
答案顯而易見,但闕火還是找來了越國的圖誌,用它和現在作對比。
“皇上,圖誌記載,此地在越國時期,乃至越國之前的朝代都沒有河道;
調來當地百姓的族譜,發現他們是因為越國末代皇帝公喬華昏庸,躲進山裏避難的流民;”
“流民當時為何定居,沒有文字記載,但若沒有這條河,他們肯定在這生存不下去!”
鬱蒼盯著圖紙,仿佛看見一條白龍,竭盡全力在需要的地方召來百水。
她庇護山河百姓,誰來庇護她?
鬱蒼提筆,在輿圖旁寫下幾行小字,“闕火,拿去張貼在皇榜上,朕知道,世人也得知道!”
這水到底怎麼來,又為何消失?
“不要點名道姓的說白曦,模棱兩可,讓他們猜才是最好的回答!”
“是,屬下遵命!”
河道幹涸,影響了許多人的日常生活。
他們聽見那聲傳遍整個夏國……不對,現在應該說曦國的龍吟,又聞異龍是當朝國師,是她帶走了水。
他們怒不可遏,咒罵道白曦算什麼國師!
國師不驅邪避凶,庇佑他們生活的更好就算了,竟然還帶走他們的水!
咒罵的話脫口而出。
有人會追尋真相,思考白曦明明幫助了百姓許多,其中最典型的中州求雨世人皆知,為何會突然帶走水?裏麵是不是另有隱情?
也有人隻會計較自己的得失,倘若有好處便將其供奉於神壇誇讚,沒好處便肆意詆毀,恨不得第一個砸了對方神廟。
眾說紛紜,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直到皇榜張貼越國圖誌,勾畫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原來沒水,現在水消失的河道、湖泊、溪水。
相信另有隱情的人找到了真相,不信的人懷疑圖誌的真假,引經據典,試圖推翻皇榜供述。
更有甚者拿出鬱蒼清空後宮的事翻舊賬,認為昏庸的帝王隻會為自己喜歡的女人辯白,毫不顧念百姓。
在民怨沸騰時,鬱蒼安靜的安排好朝中所有政務,委托裘柏岩監國,啟程出發中州。
“朕仔細看過輿圖,中州乃曦國腹地,若挖渠引水,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將水源傳去四麵八方,解決百姓的用水問題。”
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落實挖渠工程,鬱蒼親率工部二十三名官員,以及七支挖渠工匠,總共上萬人來到中州。
工部之前被鬱蒼肅清過一遍,又有鬱池曾在工部當值整頓,工部上下一心,鬱蒼用起來十分順手,不管他提出什麼要求,工部尚書劉晏都能以最快速度響應,並實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