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範偉和趙本山二人鬧掰,這事怎麼說呢。
簡單的就是名聲大了,第二個就是分贓不均,第三個就是範偉不想在單純的放一個喜劇演員了,春晚的壓力太大了。
有一次東北鐵三角進行了七場演出,演出結束後,趙本山拿了42萬薪酬,卻隻給範偉分7000塊。
高秀敏性子直有點看不過去,就對趙本山說:“哥呀,隻給人範偉7000,你給人兩萬也好啊!”
卻不想趙本山回道:“他在我這裏成名了,還想掙錢?上別的地方掙錢去。”
後來這樣的事情有很多,讓高秀敏對趙本山也心生不滿,逐漸產生了裂痕。或許這也是範偉想要轉行電影圈的原因之一。
但是這話說的也沒錯,範偉是跟著趙本山成名的,自己想賺錢就要自己接活,這活是趙本山自己接的,不過趙本山也做的不對,有點太貪了,範偉畢竟也是個名角,就算是綠葉,也應該多分點。
當然也不僅僅是因為錢的問題。
2009年趙本山出席《關東大先生》發布會,令他沒想到的是,媒體不往正題上走,偏偏死死抓住範偉沒到場這件事反複追問。
最後把趙本山問急了,他半笑著說:“他是我的好朋友,是我一手把他給帶出來的,現在人家發達了,高走了一步,一開手機就能進來100多個電話,很忙。你們沒必要寫我倆的壞話,他是我弟弟,我們合作十多年,他吃過很多苦,能有今天不容易,也特別忙,人家能來演就等於是借人家光了,有範大腕賞光還能增加收視率呢,我得感謝他。”
這句話看似處處維護範偉,可卻又似句句夾槍帶棒。
後來大概是說上頭了,話越來越多。當著眾媒體,趙本山最終還是說出了心裏話:“他現在畢竟是發達了,我給範偉打了幾天電話也不接,我就跟大寬說,發個信息說我找他,過兩天他給我回來一個信息,‘你轉告本山哥,我早就跟他說了,春節晚會我不想上了,對不起,近段因為拍戲太忙’我說哎呀,你還不接我電話了。”
此話一出,全場皆驚!
第二天,關於趙本山和範偉的矛盾,各大媒體鋪天蓋地都是。
還有一層原因是範偉和趙本山在春晚的最後一次合作,還是2005年的《功夫》,但那次範偉一上台就說錯了不少台詞,巨大的壓力讓他後來對上台非常犯怵,於是就和趙本山提出想休息兩年。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本山把宋丹丹拉來了,兩人於2006年演了《說事兒》,2007年《策劃》,2008年是《火炬手》。
但《火炬手》這個作品,讓趙本山第一次感到難受。據說那天他一下台就哭了,因為趙本山覺得這個本子太差了,包袱很生硬,自己在台上純屬生演。
不僅他難受,宋丹丹也是,壓力大到失眠。所以到了2009年,宋丹丹也撤退了。
那時趙本山還不能撤,硬著頭皮也得上,這是春晚導演要求的,於是他又去找了範偉這個昔日黃金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