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白鹿塬上(2 / 2)

武家是地主,卻也缺人少肥,三百畝地,除種了幾十畝桑榆棗樹外,其餘二百多畝地除去出租的,剩下的分成三份,輪耕休種以蓄養地力。

“你們馬上又要分三百畝地,大概會分到北邊塬上去,那裏缺水幹旱,比我們這邊地要差,咱們離的遠也種不過來,到時也隻能出租了。”

“不能雇人嗎?”

“現在哪有那麼好雇人。”

地主們地多,一般也都是直接出租給別人,分成收租,也有直接雇人的,雇人又分兩種,一是招夥計,地主出田出種子甚至出耕牛農具,最後收成跟夥計約定分成,因為地主出的東西多,所以地主分成比直接出租拿的更多。

還有一種則是招長工,地主包吃住,說好一年給多少糧,年節時可能還要給長工提供些肉食等,地裏收成則全歸地主。

也有平時少招點長工,農忙時再多招些短工來幫忙的。

不過眼下唐初,不少百姓也都分到了一些田地,所以大多數都是再佃種一些地,想招長工夥計也難。

普通一戶百姓,大約能耕種四十畝地,若是再種桑二十畝,養十筐蠶,已經是最大的生產上限了,若是年景太平,收獲後繳納租調後也還能維持溫飽,略有盈餘。

但假如這地不全是自己的,是佃種的官田或地主家的,還要交租的話,那就隻能勉強溫飽。

“娃,你想尋個啥樣的女子,耶幫你尋去。早些娶妻進門,也早添丁進口,也多個幫手。”老武提醒兒子,也是希望讓兒子能夠早安穩下來。

羊骨湯還沒喝完,武家部曲侯三一家子就跟武柳氏、大姐還有王姨娘她們回來了,後麵跟著武家侯家的孩子,他們背著大筐的桑葉,滿載而歸。

她們前腳剛進院,武懷義和程處默幾個也跟著回來了。

“事情辦的咋樣?”老武上前迎接。

“我們先去了李家莊見了裏正,然後一起去了縣城,拜見了張縣令,懷玉的戶口沒問題類,我們的地跟劉叔說的一樣,鄉裏沒有地可分,張縣令挺幫忙,讓戶曹調閱了土地檔案,最後說給懷玉在白鹿原長坳分一百畝地,給我在豐原和孟侯原各分一百。”懷義挺高興,雖然一早起來就馬不停蹄的跑。

但結果不錯,戶口辦好了,地也落實了,張縣令對程處默拿著秦王教來辦事,更不敢怠慢,他不僅馬上給安排了地,還特意是挑了最好的地了,整塊的地,原本是沒官的罪產,如今是官田,特分給他們。

三原縣之名,本就源於北部的三個塬,孟侯塬、豐塬、白鹿塬。關中是平原地區,但也有不少塬。

相比起清河這邊的渭北平原,三塬就條件差多了。

“那回頭得好好感謝下張縣令。”老武也搬來這十年,很清楚知曉三原的情況,南邊是清河畔的平原,這是最好的地,水澆地。北邊的三個塬要差的多,越往北越旱。

而三塬的北邊則是山區,黃土峁、黃土梁、黃土溝,地都沒塊平的。當年李淵安置三萬元從禁軍,把渭北平原白渠畔七縣最好的地分給他們,許多戰後歸鄉的百姓,都隻能成為禁軍們的佃戶,或者遷移到北邊的塬上或是山區裏去。

“張縣令說哪天我們有空了就過去,他派人帶我們去那邊收地。”

事情辦好,大家都很高興。

三百畝地,就算種不過來,可也是入袋為安,哪怕租出去,也還能有一份租子收入。

“大家一早出去都累了,趕緊喝點羊骨湯吧。”

侯三的大兒子石頭放下桑葉,過來幫懷玉收碗,接過碗還不忘把地上扔掉的羊骨頭又給一塊塊撿起來放回碗裏。

“這骨頭一點肉都沒,你撿回去狗子也不會啃的,不用撿了。”懷玉道。

侯三大兒子石頭今天七歲,長的跟個炭似的,“二郎,這骨頭撿回去洗洗,還可以再熬鍋湯呢。”

懷玉臉色變的不太好看,“今天這羊骨湯,難道用的就是昨天啃過的骨頭?”

石頭點頭,“二郎放心,昨下鍋熬之前,我跟我爹清洗了好幾遍呢,幹淨著呢!”

懷玉感覺胃有些翻騰,他雖不是那種太講究的人,可也還沒吃過這種回鍋羊骨湯。

老武在旁邊倒是十分淡定,仍在吮一塊羊骨頭。

程處默在旁邊嘿嘿笑了幾聲,“我們在縣城裏吃了幾個蒸餅,肚子還飽著,就不吃了。”

。您提供大神木子藍色的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